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時間:2019-08-01 17:17:10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煲湯在祖國各地都很常見,利用鮮美的湯水進行滋補,增強身體的抵抗力也是很多傢庭的養生習慣。那麼,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二、不能喝雞湯的人群三、燉雞湯的註意事項

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1、猴菇土雞湯可以適當放薑

生薑可以暖胃暖身補血,燉雞湯適當放生薑,可以增鮮除腥,但因為生薑和雞都是熱性的,所以體質熱的人食用可以不用再放薑。

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猴菇土雞湯做法:

猴頭菇、雞肉、淮山、枸杞、紅棗、薑、鹽、料酒。

將猴頭菇用溫水泡六個小時,用手抓一下,洗幹凈。將雞肉放到沸騰的鍋裡氽水,加兩片薑以及一些料酒去腥,氽水完畢撈出來沖洗幹凈。雞肉切成塊狀,把雞肉、淮山、紅棗、猴頭菇和薑片一起放進電燉紫砂鍋裡,一次加足冷水,燉四個小時。最後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加枸杞,喝前加鹽調味即可。

如果覺得雞有腥味,可以先飛水或在花椒水中泡一泡去味;老雞煲90分鐘以上為好,嫩雞的話90分鐘以內差不多瞭;淮山最好遲點放入,不然會煲成泥狀,不成型;猴頭菇和雞肉都很提鮮,不需要再放其它調味品瞭。

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2、猴菇土雞湯的營養價值

猴頭菇與魚翅、熊掌、海參並稱為中國傳統名貴食材,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的一種優良食品,調節血脂,利於血液循環,猴頭菇主治食少便溏、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神經衰弱、食道癌、胃癌、眩暈、陽痿等病癥。年老體弱者食用猴頭菇,有滋補強身的作用;山藥利於脾胃消化吸收,是一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食材。猴菇土雞湯有助於提高自身免疫能力,滋陰潤燥、抗疲勞。

3、猴菇的其它食用菜譜

猴菇菌清燉排骨:

鮮猴菇菌250克,豬排骨200克。香菇3個,精鹽、醬油各適量。

將鮮猴頭菇浸泡去苦味;香菇泡發後切片;豬排骨洗凈後切成小塊。將猴頭菇、香菇片、豬排骨一起放入鍋中,放水適量,用旺火煮半小時,加入精鹽、醬油即可。助消化,健身體。蹄筋紅燒猴菇菌:

水發猴菇菌200克,蹄筋250克,冬筍、火腿、海米各20克,雞油、醬油、料酒、白糖、味精、蔥、薑、豬油、精鹽各適量。

將水發猴菇菌順刺切成片;蹄筋切成段;火腿、冬筍切成片;蔥、薑切成豆瓣片。將猴頭菇片、蹄筋段入沸水鍋中焯一下取出。炒鍋加豬油燒至七成熱時,倒入猴頭菇片、蹄筋段爆炒,倒入漏勺,瀝去油。原鍋加蔥片、薑片、火腿片、冬筍片、海米、猴頭菇片、蹄筋段,再加料酒、精鹽、醬油、白糖、味精和水,燒沸後改小火燒至汁濃,淋入雞油,起鍋裝盤即可。

不能喝雞湯的人群

胃潰瘍、胃酸多、胃食管返流患者

因為雞湯會刺激胃酸分泌增多,而對於這三類患者而言,胃酸多會刺激潰瘍,加重胃食管返流現象。但是對於消化不良,胃功能比較差的人群而言,適量的喝雞湯有助於消化、開胃。

膽囊炎、膽結石患者

由於雞湯中油脂、脂肪含量高,在腸道的消化過程中需要膽汁的參與,而對於膽道疾病的人群而言,油脂攝入過多會刺激膽囊收縮,將膽汁排入腸道。這便容易促使膽囊炎發作,以及增加膽結石風險。

高血脂人群

三高人群,雖然很多時候感到體虛,卻不能盲目喝雞湯。最好的方法是去除上層油脂和去皮食用。既達到補充蛋白的目的,又避免油脂攝入過多。

痛風患者

我們知道痛風患者最怕食用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如海鮮、肥肉等。而雞湯經過幾個小時的慢熬,導致湯內含有大量的嘌呤,是對痛風患者非常不利的飲食。

腎功能不全患者

對於腎不好的人群來說,低蛋白飲食是必須的。但是喝雞湯,則不可避免吃雞肉,雞肉屬於高蛋白食物,並不適合腎功能不全人群。另外,雞湯中脂肪含量極高,腎功能不全人群也需要控制。

猴菇土雞湯要不要放薑

燉雞湯的註意事項

燉湯主要是為瞭飲其湯,其次再食其肉,所以不提倡用高壓鍋燉湯。因此,熬制雞湯應該用砂鍋,先大火燒制約10分鐘,打開蓋子,撇去表面的浮沫,這樣做雞湯才會潔白清澈。撇好浮沫後,再轉文火3小時左右,在此期間就不要隨便揭蓋,“跑氣”湯就沒瞭原汁原味。

不管是下鍋時就放鹽,還是半熟時放,都不對。鹽煮長瞭會與雞肉發生化學反應,雞肉裡的蛋白質被鎖定,湯味淡,肉也燉不爛。鹽和別的調味品一定要在雞湯已燉好時放。放鹽後轉大火10分鐘再停火,中途不揭蓋,不光味道全進去瞭,而且雞湯鮮味更濃。放鹽進去後不要攪拌,那會留下一股生鹽味。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