蚶子如何清洗
二、蚶子的營養價值三、食用蚶子的註意事項
蚶子如何清洗
1、蚶子的清洗方法
蚶子雖然好吃,但是清洗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清洗幹凈,加上是生食的話,很容易造成細菌感染。
清洗的時候用筷子將蚶子與盆底隔開,因為蚶子的位置一直都是在水盆中央,吐出來的沙子,直接沉底瞭,懸在中間的蚶子再吸進來的水又是幹凈的。
買蚶子時向老板要一點海鹽,溶於清水中,營造海水的味兒。然後在盆中放兩隻平時不咋用的筷子,目的是不讓小筐沉底,最後將裝滿毛蚶的漏筐放在上面浸泡,再滴幾滴麻油,2-3小時後就會看到盆底的臟東西會有很多。然後洗幹凈殼上的贓物,最好準備好冰水〈口感回更好〉,在用尖刀沿著殼縫插進去就撬開瞭,取出肉放在準備好的冰水裡過1分鐘在撈起即可。
生吃蚶子固然鮮美,但是衛生安全一定要註意,除瞭長時間的清水浸泡之外,蒜蓉也是萬萬不可少的,如果有酒量的還可以小酌一下,因為蒜和酒都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
2、蚶子的傳統吃法
蚶子是蚶類動物的總稱,是雙殼綱中比較原始的類型。蚶子的肉味鮮美,營養豐富,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產品。中國蚶子的種類很多,其中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有毛蚶、泥蚶和魁蚶等。
蚶子個大殼薄肉厚,肉質極嫩、異常鮮美。寧波當地人在食用蚶子時取用粗鉛絲簍,把蚶子置於其中,放進沸水鍋中反復搖動簍子,至蚶燙熟,故名。歷代文人都視其為珍品。清袁枚在《隨園食單》中特別記載瞭此菜的幾種吃法:“蚶有三吃法:用熱水噴之半熟,去蓋、加酒、秋油醉之;或用雞湯滾熟,去蓋入湯;或全去其蓋作羹亦可,但宜速起,遲則肉枯。”如今寧波仍然保持著這種烹調方法。
3、蚶子的功效與作用
《本草經疏》:蚶,味甘,氣溫,性亦無毒。《經》曰:裡不足者,以甘補之。又曰:形不足者,溫之以氣。甘溫能益氣而補中,則五臟安,胃氣健,心腹腰脊風冷俱瘳矣,胃健則食自消,臟暖則陽自起,氣充則血自華也。
《別錄》:主痿痹泄痢,便膿血;《食療本草》:潤五臟,治消渴,開關節;《本草拾遺》:治心腹冷氣,腰脊冷風,利五臟,健胃;《四聲本草》:溫中消食,起陽;《日華子本草》:益血色;《醫林纂要》:補心血,散瘀血,除煩醒酒,破結消痰。
蚶子的營養價值
1、蚶具有高蛋白、高微量元素、高鐵、高鈣、少脂肪的營養特點;人們在食用蚶和貝類食物後,常有一種清爽宜人的感覺,這對解除一些煩惱癥狀無疑是有益的。
2、蚶肉含一種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作用的代爾太7-膽固醇和24-亞甲基膽固醇,它們兼有抑制膽固醇在肝臟合成和加速排泄膽固醇的獨特作用,從而使體內膽固醇下降;
3、蚶能夠補血液,《本草綱目》有記載:“蚶肉益血色。”所謂益血色就是補血,使面色轉為紅潤的意思。蚶殼還能治胃病。蚶殼在醫書上名為瓦楞子,含有豐富的鈣質。將瓦楞子煅成灰質,成分就變為氧化鈣,是醫治胃酸過多的良藥。
食用蚶子的註意事項
適宜人群:氣血不足、營養不良、虛寒性胃痛、消化不良、貧血和體質虛弱等病癥患者適宜食用。不適宜人群:有傳染性疾病如肝炎、傷寒、痢疾以及發熱的病人不宜食用。
選購:新鮮的蚶子,外殼亮潔,兩片貝殼緊閉嚴密,不易打開,聞之無異味。如果殼體皮毛脫落,外殼變黑,兩片貝殼開啟,聞之有異臭味的,說明是死蚶子,不能食之。有些小販子,將死蚶子已開口的貝殼,用大量泥漿抹上,使購買者誤認為是活蚶子,為避免受害,以逐隻檢查為妥。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