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黃油和動物黃油有什麼區別
二、 如何判斷黃油的好壞三、食用黃油要註意什麼
植物黃油動物黃油區別
1、植物黃油和動物黃油有什麼區別
天然動物黃油,英文名為butter。它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油脂,所以,有些地方又把它叫做“牛油”,或者動物性黃油。黃油中大約含有80%的脂肪,剩下的是水及其他牛奶成分,擁有天然的乳香(在逐漸融化狀態下,可以聞到淡淡的乳香。在冷凍和較硬的狀態下,不容易聞到味道,隻有逐漸軟化後,才會有味道揮發)。
動物黃油在冷藏的狀態下是比較堅硬的固體,而在28攝氏度放置一段時間,會變得非常軟,這個時候,可以通過攪打使其裹入空氣,體積變得膨大,俗稱“打發”。在34攝氏度以上,黃油會溶化成液態。
植物黃油的英文名是margarine,它的其他中文名稱很多,比如植物黃油、人工奶油、人造黃油,以及音譯的瑪琪琳、麥琪林等等。看到這麼多名字如果覺得有點兒“暈”瞭,那麼,記住它的英文名吧,這樣就不會買錯瞭。
植物黃油顧名思意,並非真正的黃油。它是將植物油部分氫化以後,加入人工香料模仿黃油的味道制成的黃油代替品,在一般場合下都可以代替黃油使用。而且,因為是人造的,所以,它擁有很靈活的熔點。
2、植物黃油好還是動物黃油好
植物黃油的第一個弱點就是口感的生硬:人工香料又怎麼能比得上黃油的天然?而且,它的口感吃起來讓人覺得不舒服。所以,如果想要作出檔次高的西點,烘焙師們仍然堅持使用動物黃油。植物黃油的第二個弱點更為致命,植物油經過氫化後,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早期人們對反式脂肪酸認識不夠,所以植物黃油應用比較廣泛。但隨著現在研究的深入,反式脂肪酸的危害越來越被認識到,尤其對心血管的危害極大。植物的,不一定是健康的!
歐洲已經禁止西點店出售用植物黃油制作的點心瞭,原因就是不健康。植物黃油低溫不凝固、高溫不熔化,那麼進入人體後也不是那麼容易消化,好比吃瞭塑料袋(讓人想起石蠟),做出來的糕點雖然不怕高溫、嚴寒、運輸、儲存,但是入口不化、味如嚼蠟(典型的就是代可可脂巧克力)。 單比較植物黃油和動物黃油做出來的烘焙西點,無論制作過程的簡易度、成品形態估計植物黃油都能勝一籌,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寧願多花一倍的價格,購買天然動物性黃油!
3、怎樣區分植物黃油和動物黃油
3.1、溫度法
真正的動物黃油具有固定的硬化點、軟化點和液化點,它在0~4度是堅硬的固體,在28度呈可以打發的軟化狀態,在34度完全變成液體。我們可以用這三種溫度來測試它,如果有一項指標不符合都不是真正的動物黃油。
3.2、凝固法
把黃油加熱到完全變成液體,然後任其自然降溫凝固。在黃油剛剛開始凝固的時候,我們註意觀察黃油的表面。如果能發現一些牛奶狀的液體,它就是動物黃油。如果發現一些色拉油狀的液體,它就是植物黃油。如果隻發現一些黃色的水,而且根本無法恢復到加熱前的狀態,它就是劣質的植物黃油。
3.3、聞香味
如果你的鼻子足夠靈敏,還可以用聞香味的方法識別是不是真正的動物黃油。因為動物黃油具有非常純正的乳香味,而植物黃油則是人工合成的香精味。
如何判斷黃油的好壞
好的黃油在室溫下應該是密實平滑,沒有氣泡,沒有鼓包,不粘,不易碎,無附著水汽。
黃油一定要用錫紙裹好,跟有強烈異味的食品分開存放在冰箱冷藏。錫紙能防止黃油被光和空氣氧化變質。
切一塊下來,如何外面的顏色和裡面一樣,說明新鮮。如果外面比裡的深,說明黃油已經被氧化瞭。這時你可以把黃油冷凍大概6個月的時間,解凍後再使用。
建議最好不用冷凍的黃油。因為冷凍會影響黃油的質地,改變它的含水量。這樣黃油軟化的時候就會因為水滴而顆粒化。
食用黃油要註意什麼
1、不可多食
黃油中也含有大量的脂肪,因此每天攝入量不能過多,過量食用就會引起高脂血癥、脂肪肝和肥胖癥。
2、禁忌人群
糖尿病人、孕婦、肥胖者忌食;濕熱體質,陰虛體質也不宜食用;男性不宜多食,因為攝入過多可能導致前列腺肥大。
3、適宜人群
出現頭暈、乏力、易倦、耳鳴、眼花癥狀人群;皮膚黏膜及指甲等顏色蒼白,體力活動後感覺氣促、骨質疏松、心悸癥狀的人群。
4、存放陰涼處
黃油具有增添熱力、延年益壽之功能。寒冬季節人畜受寒凍僵時,常用罐飲黃油茶、黃油酒來解救。黃油通常適宜做烹調食物的輔料,在飲食方面,黃油老少皆宜,每次10~15克即可。
-
2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