蜆子與蚶子的區別
蜆子與蚶子的區別
1、蜆子與蚶子的區別
蜆子:蜆子有兩種,一種泥蜆子一種沙蜆子,以前不知道有這些區別,直到一次去一個遙遠的小漁村玩,因為每天所有吃的都要靠自己去海裡找,從那時知道瞭區別,記得好象是泥蜆子比較粗糙,全無鮮美之感。蜆子煮熟瞭,會伸出一條長長的類似舌頭狀物。
毛蚶:毛蚶的殼堅厚而寬,雙殼膨凸;左殼略大於右殼。殼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呈長卵圓形。殼表面有略凸且較密的放射肋32條左右,肋上顯示出方形的小結節,左殼上的較為明顯。殼表面覆生一層褐色帶絨毛表皮,毛蚶之稱即出於此。
2、蜆子的處理建議
2.1、從聲譽好的來源地購買雙殼貝類,生貝類海鮮的零售者應該出示發貨標簽,證明捕撈於安全的海岸。
2.2、購買之後即刻冷凍,不能將貝類海鮮放入封閉的容器和自來水中,用防濕橡皮佈將其包裹並放在冰箱的最底層。去殼的貝類應放置在密封的容器內,生貝類可以在冰箱存放2到4個月,主要取決於它們的新鮮度和質量。
3、蜆子的食用方法有哪些
3.1、辣炒蜆子。材料:蜆子500克,食用油、食鹽、料酒、胡椒粉、辣椒、蔥、薑、蒜、生抽少許。
做法:準備好蜆子,放淡鹽水浸泡60分鐘,用刷子洗幹凈蜆子外殼;鍋裡油熱,放入薑、蒜、辣椒爆香,放入蜆子煸炒至蜆子殼微開;加料酒、生抽、食鹽、胡椒粉煸炒;出鍋前撒上蔥花即可。
3.2、蜆子蒸蛋。材料:蜆子13個、雞蛋1個,食鹽、雞精、醬油少許。
做法:將蜆子洗凈,用刀剖開洗去沙子,不要把肉與殼分開,擺在盤子中;雞蛋加入1.5倍的水加入鹽、雞精攪勻倒在盤子裡;上鍋蒸大概10鐘左右;出鍋後倒入少許的醬油即可。
吃蜆子的好處有哪些
1、祛脂降壓。蜆子能軟化和保護血管,有降低人體中血脂和膽固醇的作用。
2、治腎虛。適用於治療腎陽虛所致的腰痛、小便頻數及補五臟之氣不足。
3、利造血、護肝。蜆子所含的微量元素鈷對維持人體造血功能和恢復肝能有較好的效果。
4、利尿消腫。蜆子能清除體內毒素和多餘的水分,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具有利尿、消水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全身水腫,小便不利等。
5、護膚。黃蜆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不僅能抑制皮膚衰老、防止色素沉著,還能驅除因皮膚過敏或是感染而引起的皮膚幹燥和瘙癢等皮膚損害。
6、抗衰老。黃蜆子的硒元素含量相當高。硒是抗氧化劑,可防止因氧化而引起的衰老、組織硬化,並且還具有活化免疫系統、中和某些致癌物或預防某些癌癥的功能,是人體必要的微量礦物質,尤其有助於治療女性更年期的潮熱、煩躁。
白蜆子的食用禁忌
1、不能與寒涼食物同食
白蜆子本性寒涼,最好在食用時避免與一些寒涼的食物共同食用,比如空心菜、黃瓜等,食後也不應該馬上飲用一些像汽水、冰水、雪糕這樣的冰鎮飲品,還要註意少吃或者不吃西瓜、梨等性寒水果,以免導致身體不適。
2、不能與啤酒、紅葡萄酒同食
食用白蜆子時若飲用大量啤酒,會產生過多的尿酸,從而引發痛風。尿酸過多,會沉積在關節或軟組織中,從而引起關節和軟組織發炎。
3、皮膚病患者禁食
皮膚病患者之所以不能吃白蜆子是因為白蜆子所含的蛋白質在進入人體後,可作為一種過敏原,對機體產生過敏反應,如發癢起塊等,或使原來的皮膚病復發、加重。
4、食用白蜆子需煮熟
白蜆子若不煮熟會含有細菌。白蜆子中的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等,耐熱性比較強,80℃以上才能殺滅。除瞭水中帶來的細菌之外,白蜆子中還可能存在寄生蟲卵以及加工帶來的病菌和病毒污染。一般來說,在沸水中煮4-5分鐘才算徹底殺菌。
-
2
-
4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