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饃的做法步驟
羊肉泡饃的做法步驟
1、羊肉泡饃的做法步驟
將羊肉和羊腿骨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時,中間換幾次水;將羊肉切成2~3大塊,將羊腿骨從中間剁開露出裡面的骨髓;將鍋中放入清水放入羊肉和羊骨煮開鍋後,將羊肉和羊骨在湯裡涮幹凈撈出;將焯過水的羊骨放入湯鍋中,再放入滿鍋的清水,煮開鍋後撇去浮沫,然後放入蔥段、拍破的生薑、花椒、八角、草果、白芷、砂仁、良薑、桂皮、小茴香、橘皮;大火燒開,中大火一直保持鍋裡的湯大翻滾30分鐘;然後放入羊肉燒開後小火保持微開煮2.5小時,煮到2小時的時候放入鹽調味;將煮好的羊肉和羊骨撈出來,將羊湯過濾去除裡面的調料和渣滓;煮好的羊湯非常濃鬱;將面粉取出1/10的量放入酵母和溫水合成稍微硬一點的面團放在溫暖處發酵;將剩下的面粉放入盆中放入食用堿用涼水和成稍微硬一點的面團;將死面面團搟開,將發好的發面面團放到中間包起來揉成一個完整的面團,靜置10分鐘;將面團分成一個個小面團,搟成半厘米厚碗口大的圓餅;將搟好的餅放入幹凈的不放油的平底鍋中;用叉子或者筷子將餅的表面紮上眼,這樣烙出來的餅不會鼓起層;中火兩面都烙上色即可;將晾涼的餅用手掰成指甲蓋大小的丁,也可以用刀切;將粉絲用涼水泡軟、木耳泡好撕成小朵,香菜切成小段、蔥切成蔥花、最好再放點切成末的青蒜苗;鍋中倒入半碗羊肉濃湯,再倒入半碗清水;放入木耳和饃丁煮開鍋再小火煮2~3分鐘;放入粉絲和切成片的熟羊肉(逆著肉絲切,如果牙口不好就切成和饃丁一樣大小的小丁),用鹽、胡椒粉調好味;倒入大碗中撒上香菜和蔥花青蒜末即可;將糖蒜和辣椒醬、辣椒油裝入小碟中配著羊肉泡饃吃。
2、羊肉泡饃的特點
羊肉泡饃簡稱羊肉泡、煮饃,制作原料主要有羊肉、蔥末、粉絲、糖蒜等,古稱“羊羹”,它烹制精細,料重味醇,肉爛湯濃,肥而不膩,營養豐富,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後回味無窮。
北宋著名詩人蘇軾留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因它暖胃耐饑,素為西安和陜西人民所喜愛,外賓來陜也爭先品嘗,以飽口福。牛羊肉泡饃已成為陜西名食的“總代表”。
3、羊肉泡饃是哪個地方的菜
羊肉泡饃是陜西美食。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先將優質的羊肉洗切幹凈,煮時加蔥、薑、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爛,湯汁備用。饃是一種白面烤餅,烤餅的面必須是死面,吃時將其掰碎成黃豆般大小放入碗內,然後叫廚師在碗裡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湯,並配以蔥末、香菜、黃花菜、黑木耳、料酒、粉絲、鹽、味精等調料,單勺制作而成。
羊肉的功效與作用
1、羊肉性溫,冬季常吃羊肉,不僅可以增加人體熱量,抵禦寒冷,而且還能增加消化酶,保護胃壁,修復胃粘膜,幫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營養豐富,對肺結核、氣管炎、哮喘、貧血、產後氣血兩虛、腹部冷痛、體虛畏寒、營養不良、腰膝酸軟、陽痿早泄以及一切虛寒病癥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補腎壯陽、補虛溫中等作用,男士適合經常食用。
3、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中醫認為羊肉有補精血,益虛勞,溫中健脾,補腎壯陽,養肝等功效。對虛勞嬴瘦、腰膝酸軟、脾胃虛弱、食少反胃,頭眩明目、腎陽不足、氣血虧虛、產後虛冷、缺乳等病癥有不錯的效果,尤其適合於老年人、體虛的男人和產後的婦女食用。
羊肉不能喝什麼一起吃
1、醋。許多人吃羊肉時喜歡配食醋作為調味品,吃起來更加爽口,其實是不合理的。醋中含蛋白質、糖、維生素、醋酸及多種有機酸,性溫,宜與寒性食物搭配,與熱性的羊肉不適宜。
2、茶。因為羊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茶葉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吃完羊肉後馬上飲茶,會產生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容易引發便秘。
3、豆醬。《本草綱目》中記載:“羊肉同豆醬食發痼疾。”豆醬是豆類熟後經過發酵制成的,性味咸寒,具有解除熱毒之功效。羊肉是大熱動火的食物,與豆瓣醬的功能恰好相反,兩者長期同吃會影響身體健康,甚者引發痼疾。因此吃羊肉時,不要蘸豆醬。
4、南瓜。羊肉與南瓜都是溫熱食物,一起食用,容易導致“上火”。南瓜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之功效,羊肉為大熱之品,具有補虛祛寒、溫補氣血、益腎補衰之功效。二者皆為補益之品,同時進食,可導致消化不良,腹脹肚痛。
5、西瓜。吃羊肉後進食西瓜容易“傷元氣”。這是因為羊肉性味甘熱,而西瓜性寒,屬生冷之品,進食後不僅大大降低羊肉的溫補作用,且有礙脾胃。
6、梨。兩者同時食用,梨中的一些酶可將羊肉的酵素分解,阻礙消化,造成消化不良、腹脹肚痛等。
-
2
-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