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的吃法_哪些人不能吃山藥
山藥的簡介
1、簡介
薯蕷,通稱山藥。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
原產山西平遙、介休,現分佈於我國華北、西北及長江流域的江西各省區。栽種者稱傢山藥,野生者稱野山藥;中藥材稱淮山,淮山藥、懷山藥等。因其營養豐富,自古以來就被視為物美價廉的補虛佳品,既可作主糧,又可作蔬菜,還可以制成糖葫蘆之類的小吃。我國主產於河南省北部,河北、山西、山東及中南、西南等地區也有栽培。冬季莖葉枯萎後采挖,切去根頭,洗凈,幹燥。中國栽培的山藥主要有普通的山藥和田薯兩大類。普通的山藥塊莖較小,其中尤以古懷慶府(今河南焦作境內,含博愛、沁陽、武陟、溫縣等縣)所產山藥名貴,習稱“懷山藥”,素有“懷參”之稱,為全國之冠。現國內有兩個地方的山藥已申請瞭國傢地理標志保護產品,一種是“鐵棍山藥”其產自河南焦作;另一種是“陳集山藥”其產自山東省菏澤市陳集鎮,包括“雞皮糙山藥”和“西施種子山藥”。
山藥除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胡蘿卜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外,尚含淀粉酶、膽堿、粘液汁酶及薯蕷皂苷等。其中的淀粉酶又叫消化素,能分解淀粉等物質,若與堿性物質相混合,則淀粉酶作用消失。補而不膩,香而不燥。歷代醫傢盛贊山藥為“理虛之要藥”。
2、圖片
山藥的食用處理方法
1、去皮:宜去皮食用,以免產生麻、刺等異常口感。山藥皮中所含的皂角素或黏液裡含的植物堿,少數人接觸會引起山藥過敏而發癢,處理山藥時應避免直接接觸。削完山藥的手不要亂碰,馬上多洗幾遍手,要不然就會抓哪兒哪兒癢。
2、怎樣讓山藥不脫手:山藥在剝皮之後,表面的粘液使其變的很滑,難以抓牢或穩穩的放在且板上,切成想要的形狀,這時候,可以在雙手上塗些鹽和醋,再拿山藥的時候就不會手滑瞭,也不會影響山藥的正常味道。
3、浸泡:山藥切片後需立即浸泡在鹽水中,以防止氧化發黑。
4、山藥鮮品多用於虛勞咳嗽及消渴病,炒熟食用治脾胃、腎氣虧虛。
山藥的吃法(做法)大全
1、土雞燉山藥(煨湯)
1.1、主料:鮮山藥2000克,鮮雞塊1000克。輔料:蔥2根(切段),薑片3片,芝麻油、鹽、胡椒粉各少許。
1.2、將山藥切成段。
1.3、用高壓鍋將雞快稍壓三成熟後倒入山藥段並加入輔料再用微火燒20分鐘即可。
2、山藥豆腐羹
2.1、備料時間:3分鐘;烹調時間:5分鐘;原料:山藥、盒豆腐、雞蛋液、香菇、香菜。調料:鮮湯、鹽、味精、雞精、胡椒粉、水淀粉。
2.2、山藥去皮切小丁並焯水,盒豆腐切成與山藥等大的丁。
2.3、香菜洗凈切末,香菇洗凈切丁。
2.4、鍋中加鮮湯,調入主料,然後加鹽、味精、雞精、胡椒粉調味。
2.5、湯沸騰時用水淀粉勾芡至濃稠狀,淋入蛋液並撒香菜末即可。
哪些人不能吃山藥、山藥的註意事項
1、哪些人不能吃山藥
患感冒、大便燥結者及腸胃積滯者忌用。
2、山藥的適用人群
2.1、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2.2、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3、山藥的食用禁忌
山藥養陰能助濕,所以濕盛中滿、或有積滯、有實邪者不宜。需要提醒大傢的是,食用山藥一般無明顯禁忌癥,但因其有收斂作用,所以患感冒、大便燥結者及腸胃積滯者忌用。
-
4
-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