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中醫>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時間:2019-12-19 17:17:3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中醫
怎麼包粽子最簡單?可以說粽子是端午必備的食品瞭,甚至在一些地方粽子都出現在日常生活中,那麼自己包粽子的話難不難呢?下面一起看看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1、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包之前頭一天把幹馬蓮用水泡上(可承受更大的拉力),包之前兩個小時將紅棗用涼水泡上備用。再將鮮粽葉用水煮大約10分鐘後洗凈泡在幹凈水中,待用。先用勺把漂浮在江米水面上的一層發酵物(沫)撇幹凈,註意不要弄到米裡,然後將水澄出,再用幹凈充足的自來水將米淘4—5遍以上(此過程註意不要用勺子用力攪動,否則米易碎),除去發酵味,將米放入水中,隨包隨撈。取2—3片粽葉,順向l/3處重疊平放在手心。如果很寬很長的粽葉,2片也可以。

將粽葉旋轉,在l/3處折成漏鬥圓錐形,一定要用手握好。在漏鬥中舀入江米,放入一半江米時,放入1個紅棗(加棗不是為瞭吃棗,而是為瞭出味,也可在最底部放一顆棗,米就不會漏出來瞭,然後放糯米,中間再放一個),再用其餘的江米填滿,用手或淋水將江米壓實,也可以到鍋裡的水沉一下。接著將上端多餘的兩片粽葉(粽葉尖端)折回蓋住上面的糯米,用手捏出尖角,然後用粽葉的尾部用力包裹好粽子,不要留有縫隙。用馬蓮(馬蓮出味,最好不用繩子)環繞粽子數圈,將粽子緊緊裹住,並在粽腰處紮緊打結。(此步驟非常重要,如果捆得不夠結實,在煮制過程中粽葉會有松開的可能,這樣就前功盡棄瞭)。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2、怎樣煮粽子

將包好的所有粽子放入大鋁鍋(大鍋),加水,水量以粽子煮熟後還淹過粽子為宜(防止缺少水分,中途可添加開水)。可在粽子上面放上洗好的雞蛋一起煮。開始加熱,加熱到開鍋後,停火5—10分鐘,目的是為瞭讓米粘化粘在一起,再加熱時米不會從粽葉中溢出。小火繼續加熱約1小時,再停火10—20分鐘後,小火繼續加熱約1小時,粽子即熟。時間長一點,煮出的粽子味道濃鬱。

3、 粽子的分類

廣東端午節粽子。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除鮮肉粽、豆沙粽外,還有用咸蛋黃做成的蛋黃粽,以及用雞肉丁、鴨肉丁、叉燒肉、蛋黃、冬菇、綠豆蓉等調配為餡料的什錦粽。閩南端午節粽子。廈門、泉州的燒肉粽、堿水粽皆馳名海內外。寧波端午節粽子。浙江寧波粽子多為四角形,有堿水粽、赤豆粽、紅棗粽等品種。嘉興端午節粽子。浙江嘉興粽子歷史悠久,有三角形和長方形,有鮮肉、豆沙、八寶等品種。蘇州端午節粽子。蘇州粽子多為呈長而細的四角形,有鮮肉、棗泥、豆沙等品種,具有配料講究、制作精細等特色。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粽子的來歷

公元時期關於粽子的來歷。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瞭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把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引魚蝦來食。以後,為瞭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竹筒裝米,投入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為什麼後來又用艾葉或葦葉、荷葉包粽子呢?《初學記》中有這樣的記載:漢代建武年間,長沙人晚間夢見一人,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官名),對他說:“你們祭祀的東西,都被江中的蛟龍偷去瞭,以後可用艾葉包住,將五色絲線捆好,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於是,人們便以“菰葉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傳,逐漸發展為我國端午節食品。怎麼包粽子最簡單

粽子的另類吃法

吃粽子配煉奶

東莞的梘水粽外皮清淡無味,許多人喜歡在上面蘸些蜜糖吃,不過東莞的藍小姐告訴記者,她喜歡用煉奶來配粽子吃。把粽子切成塊後,蘸上煉奶,既不容易膩,又可以讓清淡的粽子變得有味道。

藍小姐說,粽子要選用梘水粽,如果選用的是咸粽,又甜又咸的味道吃多瞭容易讓人感覺到膩。藍小姐說,這種吃粽子的方法容易讓人聯想到西式的餐點,這種中西結合的方式是她吃粽子時最喜歡的。

紅燒排骨粽子

一直以來粽子大多是被作為主食或甜品食用的,那麼您想到過要將它做成菜嗎?有達人就創意出瞭一款“紅燒排骨粽子”,將排骨和粽子來瞭個新搭配。具體做法是,先將粽子煮熟後晾涼,切成大小合適的塊狀,煎成金黃色,再將焯過水的排骨炒香,與熬成金黃色的冰糖和蔥段、薑片一起入鍋炒,並加入料酒、生抽等配料炒勻,放入適量的開水燜爛,當燜至湯水濃時將煎好的粽子一起炒勻,裝盤時撒上蔥花和芝麻即可。在紅燒排骨中加入煎過的粽子,既有紅燒排骨的香濃,又有粽子的軟糯,而且沾滿紅燒肉汁的粽子又香又黏特別好吃,絕對會為端午節的餐桌帶來驚喜。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