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後回歸 擺脫舌尖上的春節綜合癥

2017-02-04 11:02:42

  春節假期轉眼已結束,很多人節後歸來徒增瞭一身贅肉,而且春節間的暴飲暴食給腸胃帶來瞭極大的負擔。回歸上班族之後,作息也跟著恢復正常,但春節留下的腸胃疾病該如何治理?回歸健康生活,小編教你擺脫舌尖上的節日綜合癥。

  節後綜合征 暴飲暴食引發的腸胃疾病

  春節過後 腸胃高血壓疾病頻發

  春節是中國人最喜慶的節日,但春節過後往往是醫院急診最繁忙的時間段,無論是疾病突發、老病復發的幾率都相當高。很多人就是因為春節期間生活突然失去規律,飲食、休息習慣急劇變化,傢人團聚、走親訪友,情緒也一直處於亢奮狀態,從而放松瞭警惕,令急病趁虛而入。

  春節期間常見的病癥可分三類“吃病”、“喝病”和“玩病”。春節期間,我們反復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使腸胃不堪重負,常出現腸胃炎、嘔吐、拉肚子的癥狀,這便是所謂的‘吃病’;而大量飲酒可能會誘使胃病復發,嚴重者還會出現賁門撕裂、消化道出血的問題;‘樂病’是指那些本身就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在春節期間情緒波動大,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等問題復發。

  春節吃喝不節制 嚴重者或致命

  以往春節期間的急診室,接待的病例大多是因暴食暴飲引發的問題,所以相對“玩樂病”,這“吃喝病”的罪孽就更加深重瞭,“有的人吃得特別油,本身又患有膽囊疾病,比如膽結石,可能會誘發膽囊炎;還有些人因為暴飲暴食,導致胰腺負擔過重,引發急性胰腺炎,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生命危險。”據醫生分析,春節高發的心血管疾病,不僅與情緒波動有關,大吃大喝也脫不開責任,“腸胃消費負擔過重,血液會主要集中在消化道,造成心臟暫時性、相對性缺血。”

  暴飲暴食取不得 少食保健康

  暴飲暴食的問題不僅在春節存在,有些人失戀的時候也會以大量飲食克服消極情緒,據醫生介紹,甚至有一些抑鬱癥患者,也有暴飲暴食的傾向。飲食,特別是甜食,往往可以刺激腦垂體分泌多巴胺,這種戀愛時才會自然分泌的激素,會使我們神經傳遞加速,情緒處於興奮狀態。為瞭追求這種戀愛般的感覺,有些人暴飲暴食成瞭習慣,會嚴重拖垮自己的健康狀況。長期腸胃負擔過重,也是胃腸癌的誘因之一。

  擺脫舌尖上的節日綜合癥

  節後調理腸胃,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清淡飲食。“過年期間,很多人認為大魚大肉更能補充營養,一味地暴飲暴食,殊不知,過量食用大魚大肉會錯失很多膳食纖維。平時的一日三餐最好先用素食慢慢調節,盡量多吃菜,如生菜、芥菜、胡蘿卜、芹菜、黃瓜等新鮮蔬菜,這些含有葉綠素、胡蘿卜素、維生素和纖維多的蔬菜具有調理腸胃的功能。”除瞭新鮮蔬菜外,我們也可以選擇五谷雜糧,如小米、蕎麥、玉米、小麥等,粗糧的各種營養更能促進腸胃有序蠕動,緩解油膩壓力。

  節後吃喝,兩忌兩宜

  忌

  涼食

  春節傢人聚餐,常以敘舊為主,吃喝為輔,所以等到你隨便夾起一口菜,食物的溫度可能早就不在瞭。沒有聚餐的日子裡,大傢通常都會在傢消滅折籮,圖省事少有加熱,結果寒涼的食物透過腸胃,容易造成血管收縮,循環不暢,消化系統紊亂。宴席常飲啤酒,外國人覺得啤酒冰鎮過才能入口,但是東西方人的腸胃天生就有差異,特別是在春節這種寒冷的天氣裡,喝上幾瓶涼啤酒,很可能引起急性胰腺炎,一住進醫院,少說也要花個三四萬。因此,在節後要盡量做到忌涼食,做到暖胃。

  老人少吃黏食

  春節期間是白案師傅顯手藝的最好時機,棗塔、元宵、花饅頭、黏豆包粉墨登場,平常愛吃這一口的,多半是傢中的老年人,這些食品綿軟適口,入口時不需要費勁,但是進到腸胃中卻要折騰一番。黏食在腸胃中不容易消化,結成食糜,往往與同樣難於消化的長纖維蔬菜裹在一起,占據腸胃空間,壓迫血管,容易引發意外。這種黏食不僅老人不宜吃,那些大腹便便的中年人,最好也要忌食。

  宜

  食粥

  春節期間,大魚大肉吃得習慣瞭,自己在傢休養生息的時候,最好還是要收斂一下那顆貪戀美食的心。五谷熬粥是最好的調養腸胃的方式,玉米粥、南瓜粥、小米粥都是很好的養胃餐,粥裡面再加些山藥、糯米,既能補充所需能量,又可以養胃去油。在天天大吃大喝的間隙,偶爾改變口味,收斂食欲,可能會收獲意想不到的健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