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5 11:01:02
間歇性頭痛
垂體瘤發病機制的研究曾出現過兩種學說,即垂體細胞自身缺陷學說和下丘腦調控失常學說。現基本統一起來,認為垂體瘤的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起始階段和促進階段。
在起始階段垂體細胞自身缺陷是起病的主要原因,在促進階段下丘腦調控失常等因素發揮主要作用。即某一垂體細胞發生突變,導致癌基因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然後在內外因素的促進下單克隆的突變細胞不斷增殖,逐漸發展為垂體瘤。
1.垂體瘤細胞自身內在缺陷
現在運用分子生物學技術已弄清大多數有功能的及無功能腺瘤是單克隆源性的,源於某一單個突變細胞的無限制增殖。發生變異的原因為癌基因的激活和(或)抑癌基因的失活。已查明的主要癌基因有gsp、gip、ras、hst及PTTG等,抑癌基因有MEN-1、p53、Nm23及CDKN2A等。其中gsp基因在40%的GH瘤、10%的無功能腺瘤、6%ACTH瘤中發現。
gsp基因及gip2基因的激活使內源性GTP酶活性受到抑制,於是Gs蛋白及Gi2蛋白的α-亞基持續活化,後兩者可分別看成是gsp癌基因和gip2癌基因的產物。這兩種癌基因產物可直接引起核轉錄因子如AP-1、CREB和Pit-l的活化,使激素分泌增多並啟動腫瘤生長。
2.旁分泌與自分泌功能紊亂
下丘腦的促垂體激素和垂體內的旁分泌或自分泌激素可能在垂體瘤形成的促進階段起一定作用。GHRH有促進GH分泌和GH細胞有絲分裂的作用。分泌GHRH的異位腫瘤可引起垂體GH瘤。
植入GHRH基因的動物可導致GH細胞增生,進而誘發垂體瘤。以上均表明GHRH增多可以誘導垂體瘤的形成。某些生長因子如FTH相關肽(PTHrP)、血小板衍化生長因子(PDGF)、轉化生長因子α和β(TGF-α和TGF-β)、IL、IGF-1等在不同垂體瘤中都有較高水準 的表達,它們可能以旁分泌或自分泌的方式促進垂體瘤細胞的生長和分化。(東方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