夠味才過癮?小心重口味帶來的健康隱患

2017-02-15 11:00:30

  咸味食物引發多種疾病一:

  食鹽過多傷腎

  大部分情況下,味道重的食物含鹽量都高。所謂“好廚師一把鹽”。鹽就是氯化鈉,它是一種防腐物質,具有一定的毒性。除瞭鹽之外,味素 、雞精等增鮮產品,以及醬油、黃醬、豆醬、日本醬、沙茶醬、豆瓣醬、辣椒醬、腐乳、豆豉、蠔油、蝦醬、魚露等所有咸味調味品也都含有大量的鈉。過多的鈉會增加腎臟負擔,促進水腫,升高血壓,造成組織脫水。

  食鹽過多易引發高血壓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人每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g,中國營養學傢建議不超過6g。 在我國,北方人平均每日食鹽量15~20g,高血壓患病率為10%;南方人平均每日食鹽量12~13g,患病率約為5%~7%。

  經研究發現,鹽易存積在血管壁內。血管的阻力越大,血壓就越高,心腎等內臟的負荷就越重,機體正常代謝功能就被打亂瞭,水腫就會出現,產生腦血管意外或心力衰竭的危險性就大幅度增加。

  此外,營養學傢還建議,應盡量少吃含鹽量高的食物如醃制品、動物內臟、蛤貝類、菠菜等。加堿饅頭也含鈉,平時應多吃谷類和水果,因為裡面含鈉較少。

  吃鹽過多易引發呼吸道疾病

  高鹽飲食使口腔中唾液的分泌量減少,有利於各種細菌和病毒在咽喉部位孳生。其次,由於高鹽可殺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調,導致發病。 最後,高鹽飲食可抑制黏膜上皮細胞的繁殖,使其喪失抗病能力。這些因素都會使上呼吸道黏膜抵抗疾病侵襲的能力降低,各種細菌、病毒容易乘虛而入。

  另外,如果我們吃太咸,血中鈉濃度較高易發生支氣管炎,鈉會使支氣管比較容易收縮,導致分泌物不容易排除而滋生細菌。攝入太多的鹽也會誘使氣喘發作,一個人如果食鹽過量不但容易發生高血壓,而且還會使哮喘發病率增加。

  食鹽過多導致鈣質流失

  鹽中的主要成分——鈉(Na),含量約為40%,可以說是導致人體骨質流失的直接殺手。一般而言,人體的腎每天會將使用過的鈉隨著尿液排到體外,可是每排泄1000mg的鈉,大約也會同時耗損26mg鈣。這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影響,可是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終必會影響骨骼健全所必需的鈣質。

  飲食中鈉鹽過多,在腎小管重吸收時,可使過多的鈉離子與鈣離子相競爭,鈣的排泄增加,刺激甲狀旁腺分泌較多的甲狀旁腺素,因此激活“破骨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促使骨中鈣質溶解,破壞瞭骨鈣代謝的動態平衡,因而易導致人體缺鈣,發生骨質疏松癥甚至骨折。

  食鹽過多易長皺紋

  食鹽以鈉離子和氯離子的形式存在於人體血液和體液中。這些物質在保持人體滲透壓、酸堿平衡和水分平衡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吃鹽過多,體內鈉離子增加,就會導致面部細胞失水,從而造成皮膚老化,時間長瞭就會使皺紋增多。

  此外,在外就餐,食物太咸,食客受不瞭,廚師會想辦法讓菜咸而不膩,常見的辦法就是放糖和增鮮劑。糖能減輕咸味、調和百味,加瞭糖之後,就可以放更多的鹽而不覺得咸得難受,甚至還會產生一種濃鬱夠味的感覺。糖本身也是不利於健康的,味素 則會進一步增加鈉的含量。

  所以,大量鹽加上糖加上味素 的調味組合,味道非常醇厚夠味,卻意味著其中的鈉含量已經相當於正常調味的兩三倍瞭,相當不利於健康。

  辣味食物引發多種疾病一:

  辣味食物引發疾病

  過多的辣椒素會劇烈刺激胃腸粘膜,使其高度充血、蠕動加快,引起胃疼、腹痛、腹瀉並使肛門燒灼刺疼,誘發胃腸疾病,促使痔瘡出血。

  辣椒吃得過多會熱氣,隨時會出汗過多,令水分流失、喉嚨痛、生飛滋、牙肉腫痛等,反而吃出反效果。

  特殊人群不宜食辣

  甲亢患者不宜食辣椒。甲亢患者常常處在高度興奮狀態,故不宜吃辣椒等強烈刺激性食物。又因甲亢患者本來就容易心動過速,食用辣椒後會使心跳加快,加重癥狀。

  腎炎患者不宜食用辣椒。因為其辛辣成分常常要透過腎臟排泄,而這些辛辣成分對腎臟實質細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嚴重時會影響到腎臟功能。

  燥熱、陰虛、濕熱、多汗、孕婦就絕對不宜經常食辛辣食物,不然就會熱上加熱,加劇熱氣燥火、口幹舌燥、面紅耳赤、發熱等不適,後果可能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