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出塞是哪個皇帝在位時?昭君出塞沒那麼神奇

2016-08-17 23:10:50

  昭君初賽是什麼時候的事情?沒錯,事發生在漢元帝時期。昭君是公元前33年 (元帝竟寧元年)出塞的。那時,漢與匈奴兩族之間的關系已和漢初不同。從公元前206年漢高帝劉邦立國到昭君出塞的一百七十多年間,漢匈之間的關系時弛時張。武帝即位(公元前140年)以前,漢朝對匈奴的政策是和親,因為那時國力微弱,和親為的是以忍讓換取邊境的暫時安寧。

  相關閱讀》》》》》壽命最長皇後之一王政君簡介 王政君和王昭君的關系

  “昭君出塞”其時匈奴經歷瞭“五單於爭立”的窩裡鬥,國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漢元帝坐享“昭宣中興”之成果,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滅瞭郅支單於,朝野集體牛哄哄的,呼韓邪卻是抱著“且喜且懼”的心態來的,哪有和親的必要?然則王昭君的故事還是名動青史,成瞭傳奇,這又是為何?

  一個被打服瞭的匈奴首領,到宗主國朝謁,好吃好喝,全程免單不說,漢元帝的各種賞賜也讓其跪瞭。呼韓邪單於眼淚嘩嘩的,心裡說,陛下對我這麼好,這輩子給您當兒子是不成瞭,請您同意我給您當女婿吧,“自言願婿漢氏以自親”。漢元帝舍不得自己的女兒,其他女子他是舍得的,於是乎後宮一位姓王的良傢子遠嫁瞭番邦。《漢書》記載的“昭君出塞”背景,大抵如此。

  傳奇不?一點兒也不,尋常賜婚罷瞭,連和親都不像。歷史上的和親,通常帶有一定的屈辱感,用女人換和平,即意味著真刀真槍幹不過人傢,說起來也是沒臉。“昭君出塞”則不同,其時匈奴經歷瞭“五單於爭立”的窩裡鬥,國力早已江河日下;而漢元帝坐享“昭宣中興”之成果,建昭三年(前36年)在西域又滅瞭郅支單於,朝野集體牛哄哄的,呼韓邪卻是抱著“且喜且懼”的心態來的,哪有和親的必要?然則王昭君的故事還是名動青史,成瞭傳奇,這又是為何?

  如果正本清源的話,也不難解釋。

  史傢虛構,一也。我個人總結為“心生‘悲怨’猶可信,畫工所誤實無稽”。心生“悲怨”說,出自《後漢書·南匈奴傳》,大意是說,王昭君入宮多年,見不到皇帝,心裡有氣很不爽,聽說朝廷“招聘”外嫁女,就毅然決然應聘瞭。

  前半段是可信的,後邊純屬寫小說編故事。

  畫工所誤說,出自《西京雜記》,虛構瞭畫師毛延壽一角,把漢元帝損得一塌糊塗,“後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令畫工圖其形,按圖召幸之”。宮女們為瞭出人頭地,紛紛賄賂畫工,獨王昭君不肯,結果別人畫像都很美,都被皇帝臨幸瞭,沒王昭君什麼事。然後故事就順溜瞭,呼韓邪過來討老婆,漢元帝按圖索驥,選瞭畫得 不好看的宮女,送行的時候才發現不對勁兒,又不能反悔,腸子都青瞭,回來就拿毛延壽等人開刀,致使“京師畫工,於是差希。”

  實際上,漢元帝龍體一直欠安,年輕的時候就不好,有個外戚叫張博,寫信給朋友說:“陛下春秋未滿四十,發齒墮落”。想想看,身體這麼差勁,女色上如果不加節制,那還瞭得?性格上,他“柔仁好儒”,當皇帝也許不稱職,當丈夫還是不錯的,體現在用情上,比較專一,平生喜歡的女子屈指可數。

  王昭君出嫁,是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五月,漢元帝病逝瞭。以此可見,作為普通宮女的她,見不到皇帝也屬正常,跟畫工沒關系,更不會自願請行,朝廷“外交”事務傳達不到她這一級。合理的推測是,因為她姓王,勉強可與皇後王政君連宗,身份可以尊貴一些,所以選擇瞭她。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