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姓氏的起源和秘密 你知道多少?

2016-08-20 22:05:45

  姓氏是人們標示傢族血緣重要的符號。數千年以來,中國姓氏也在不斷演變,並且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又出現瞭許多新的姓氏,不過他們都是獨特的,並且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和意義。下面有九大姓氏的秘密和起源,趕緊來看看有沒有你,一起來追根究底吧,都是王公貴族哦。

  李姓的起源

  李姓,源於嬴姓。顓頊帝的重孫、東夷部落的首領皋陶是李傢的先祖。當時,他任堯帝的理官(相當於現在的法官),以“理”為姓。他的後裔理征沿襲瞭祖上剛正不阿的稟性,因直諫惹怒瞭紂王被殺。理征的兒子理利貞逃到今河南境內,靠樹上的果實(當時稱木子)充饑活命。由此“指樹為姓”改為李姓,定居苦縣(《新唐書· 宗室世系》)。所以苦縣是李氏的發源地,即今天的河南省鹿邑縣境內。李姓帝王輩出,為唐朝國姓。

  李姓圖騰:

  “李”是會意字,篆文中上面是“木”,下面是“子”,“子”是小孩子的樣子,大樹的小孩子就像大樹結出的果實。“李”的本義是李樹或李子,是一種樹木的名字,果實稱“李子”,熟時呈黃色或紫紅色,口味甘甜。《說文解字》中說“李,果也”,即樹木的果實,本義沿用至今。《詩經· 大雅· 抑》中有著名詩句“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簡化為成語“投桃報李”,比喻友好往來或互相贈送東西。《史記· 李將軍列傳》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桃李默默孕育碩果來比喻漢初名將李廣不尚虛聲,為人踏實、忠厚的高尚品質。

  王姓的起源

  王姓是中華民族眾多姓氏中文化源遠流長的一個,同時也是一個源頭眾多族派紛繁的姓氏。王姓主要有三種來源:一種出自姬姓,為周文王之後。後來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其中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因本來是王族,所以他們以“王”為姓。另一支是東周靈王太子晉的後裔,因直諫被廢為庶人,世人稱為“王傢”,於是以王為姓。還有一支出自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魏國被秦滅瞭之後,無忌之孫卑子逃往泰山,後被漢高祖劉邦封為蘭陵侯,當時人們因為其出身王族,稱其為“王傢”,後來卑子的後代也以“王”為姓。

  漢字演變:

  “王”字本義為天子、君主。在甲骨文中,該字是一個象形字,其字形很像一把很大的斧頭,最上面是斧柄,下面則是寬刃。這強有力的武器,被視為實力和權威的象征。所以古人將當時的最高統治者稱為“王”。從秦朝開始,天子改稱皇帝,“王”則成瞭對貴族或功臣的封爵。現在,“王”常指代占據領先地位的人或事物,如“花中之王”。此外,“王”常用於姓。有成語“內聖外王”,出自《莊子》,指的是一方面具有聖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

  張姓的起源

  相傳,張姓出自黃帝之孫——揮。揮發明瞭弓箭,並因此而被黃帝任命為弓正(官名)。弓正,也叫弓長,兩個字和在一起,就是“張”字瞭。這就是張姓的最早由來。春秋時期,晉國貴族“解張”的後代用他的名作為姓,從此也姓張。這是張姓的另一個起源。張姓除瞭以上的主要起源以外,還有其他一些起源。如世居雲南的南蠻酋長龍佑那,於三國時被諸葛亮賜姓為張,三國時魏國名將張遼,本姓聶,改姓張後也成瞭大姓。凡此種種,都使張氏傢族不斷地發展壯大。

  張字演變:

  “張”是形聲字,在篆文中“張”字的左邊是形旁“弓”,一把弓背的形態,省略瞭弓箭的弦,右邊是聲旁“長”。此外“張”也是星宿名,位於朱雀七宿中第五宿,其排列形狀似弓,張揮觀察天象以此發明瞭弓箭,在捕獵和戰鬥中大有功用,被揮氏族崇拜為氏族圖騰。“張”在今天多作動詞使用,如指擴大空間和距離,“擴張”等。“張”還作量詞使用,如“一張紙”“一張桌子”。《禮記· 雜記下》中有:“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原是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國傢寬嚴相結合的方法,現在意為生活與工作中的節奏把握之道。

  劉姓的起源

  劉姓的來源主要有三種。一種出自炎帝堯陶唐氏之後。炎帝的後人祁氏被封於劉國(今河北省唐縣)。其子孫以國為姓,為劉氏正宗。另一種出自周王室的後裔。相傳周成王封王季的兒子於劉邑(今河南省偃師市),其後裔以封地為姓,即姬姓劉氏。還有一種出自他族、他姓改姓或賜姓劉。漢高祖劉邦的女兒嫁給匈奴人領袖冒頓和親。依照匈奴的習俗,貴者皆從母姓,於是公主所生子孫,便為劉姓。劉邦為瞭感謝項伯曾多次救助自己,賜他劉姓,並對項伯的遺族多人封侯,皆賜姓劉氏。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復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的大姓之一。其他入遷中原的少數民族也有改作劉姓的。所以劉姓的主要發源地在祁氏封地劉國和王季之子的封地劉邑,即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唐縣和河南省偃師市。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