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拾遺的主人公是誰?道不拾遺有什麼歷史典故

2016-08-20 22:10:36

成語道不拾遺的意思是什麼?成語道不拾遺的意思是指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那麼,成語道不拾遺的主人公是誰?成語道不拾遺出自何處?道不拾遺有什麼歷史典故?

成語道不拾遺的主人公是鄭國公子子產

姬僑(?—公元前522年),春秋時期政治傢、思想傢。姬姓,氏公孫,名僑,字子產,號成子。出身於鄭國貴族,鄭簡公十二年(前554)為卿,二十三年執政,相鄭簡公、鄭定公20餘年,卒於鄭定公八年。
子產執政,既維護公室的利益,又限制貴族的特權,進行瞭自上而下的改革。主要措施是整頓田制,劃定公卿士庶的土地疆界,將農戶按什伍加以編制,對私田按地畝課稅;作丘賦,依土地人口數量交納軍賦;鑄刑書,修訂並公佈瞭成文法;實行學而後入政、擇能而使之的用人制度;不毀鄉校,願聞庶人議政,有控制地開放言路。

成語道不拾遺出自何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戰國策·秦策一》:“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諸侯畏懼。”

道不拾遺的歷史典故

春秋時,鄭國政治傢子產由於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瞭鄭國的正卿(官名)。他采取瞭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發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瞭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
因此,國內沒有盜賊;道不拾遺(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來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瞭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於子產把國傢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瞭,雖然連續三年受災,老百姓也沒受凍挨餓的。

相關推薦:

成語萬馬齊喑的主人公是誰?成語萬馬齊喑有何典故
成語老蚌生珠的主人公是誰?老蚌生珠有何典故
成語不逞之徒的主人公是誰?不逞之徒又有來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