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煩意亂的主人公是誰?心煩意亂有什麼歷史典故

2016-08-20 22:11:33

成語心煩意亂的意思是什麼?成語心煩意亂的意思是形容心情煩躁,思緒紛亂。那麼,成語心煩意亂的主人公是誰?成語心煩意亂出自何處?心煩意亂有什麼歷史典故?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傢一一解答。

成語心煩意亂的主人公是袁紹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司空袁逢之子,漢末著名軍閥。出身名門望族,自曾祖父起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傢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袁紹初為司隸校尉,於初平元年(190年)被推舉為反董卓聯合軍的盟主,與董卓交戰;但不久聯合軍即瓦解。此後,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占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擊敗瞭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勢力達到頂點;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於建安七年(202年)病死。

成語心煩意亂出自何處

《楚辭·卜居》:“心煩意亂,不知所從。”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袁紹回冀州,心煩意亂,不理政事。 ”

心煩意亂有什麼歷史典故

官渡之戰後,曹操大敗袁紹,袁紹手下大將死傷無數,正是軍心皇皇的時候。這是,曹操這邊許攸又勸曹操作速進兵,張郃、高覽請為先鋒。操從之,即令張郃、高覽領兵往劫紹寨。當夜三更時分,出軍三路劫寨。混戰到明,各自收兵,紹軍折其大半。
袁紹兵敗而奔,沮授因被囚禁,急走不脫,為曹軍所獲,擒見曹操。操素與授相識。授見操,大呼曰:“授不降也。”操曰:“本初無謀,不用君言,君何尚執迷耶?吾若早得足下,天下不足慮也。”因厚待之,留於軍中。紹乃於營中盜馬,欲歸袁氏。操怒,乃殺之。授至死神色不變。
卻說曹操乘袁紹之敗,整頓軍馬,迤邐追襲。袁紹幅巾單衣,引八百馀騎,奔至黎陽北岸,大將蔣義渠出寨迎接。紹以前事訴與義渠,義渠乃招諭離散之眾。眾聞紹在,又皆蟻聚,軍勢復振,議還冀州。
袁紹回冀州,心煩意亂,不理政事。

相關閱讀推薦:

成語髀肉復生的主人公是誰?髀肉復生有何典故
不脛而走的主人公是誰?不脛而走有什麼歷史典故
成語卜晝卜夜的主人公是誰?卜晝卜夜有何典故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