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是三國時期的三國之一,是孫堅,孫策,孫權父子兄弟三人經過兩代努力建立起東吳政權。實力僅次曹魏強於蜀漢。同時,東吳還是三國之中存在最久的國傢,直到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那麼,東吳是怎麼滅亡的呢?東吳是被誰殲滅的?一起來看看吧。
東吳是怎麼滅亡的?
公元252年四月,孫權病逝,年僅十歲的孫亮即位,由諸葛恪、孫弘、孫峻等輔政。是年,爆發瞭東興之戰,魏東路軍以司馬昭為都督,率領諸葛誕、胡遵等領兵7萬,直逼東興。孫吳以諸葛恪為統帥,率軍4萬,迎擊向東興進攻的魏軍,魏軍慘敗。
公元253年,諸葛恪征淮南失敗,被孫峻等人所殺,大權落入孫峻之手。三年後孫峻病死,將權力交給從弟偏將軍孫綝。孫綝嗜好殺戮,殘虐無道,殺害瞭孫吳的重要將領呂據、朱異等,曠日持久的內爭也使孫吳國力遭到嚴重削弱。
公元258年,孫綝廢黜孫亮,迎立孫權第六子孫休即位。孫綝與其兄弟五人,皆管理禁軍部隊,權力遠遠超過皇帝。不久孫綝又被殺死。孫休在位期間,頒佈良制,嘉惠百姓,但並未使孫吳的疲弊之態得到根本改善。
公元264年(元興元年),孫休病死。這時蜀漢剛滅亡,交趾又叛吳降魏,魏滅蜀之戰後,蜀吳聯盟不攻自破,孫吳完全處於魏的包圍之中。孫吳內部形勢不穩,欲立一個較年長的君主。左典軍萬彧向當時握有實權的丞相濮陽興、左將軍張佈推薦孫和的長子孫皓即位。
孫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施行善政,一時被譽為“令主”。但不久,他的殘暴一面就開始顯露。孫皓對臣民殘忍無道,自己則驕奢淫逸,民怨沸騰。另外,孫吳不斷向晉發動戰爭,孫皓親率大軍屯駐東關,令吳軍攻打晉江夏、襄陽、合肥、交趾等地。
孫皓不斷的軍事行動給晉朝帶來瞭一定的困擾,但同樣也給孫吳自身帶來沉重的負擔,並遭到江東士族的一致反對。陸抗等認為孫皓連年發動的戰爭耗費瞭大量的國傢資源,得不償失,並且也無法改變晉強吳弱的現狀。公元280年5月1日,孫吳亡於西晉,標志著中國漢末三國以來割據局面的徹底結束。
東吳是被誰殲滅的?
公元276年晉滅吳的戰前準備基本完成。但由於後方鮮卑作亂,賈充等反對立即伐吳,使伐吳戰爭拖延瞭下來。
公元279年,晉武帝下令,以賈充都督司馬伷、王渾、周浚、王戎、胡奮、杜預、王濬和唐彬等八部,分六路大舉伐吳。司馬伷等六將分別進攻建業的外圍六合、當塗,以及長江中遊的重鎮武昌、夏口和江陵等地;王濬和唐彬則率領滅蜀後所得的水軍,由蜀地順流東下。孫吳方面上下離心,疏於防備,無統一對策,以致節節失敗。 晉軍勢如破竹,孫吳防線快速崩潰。
公元280年5月1日,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抬著棺材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交州刺史陶璜堅守不降,孫皓寫親筆信相勸才降晉。 西晉朝廷封孫皓為“歸命侯”。孫吳滅亡,西晉實現瞭統一。
孫吳滅亡後多年,在局部地區尚有數次復國運動。如:公元310年吳興豪族錢璯趁西晉即將滅亡的機會,自稱平西大將軍、八州都督,劫持孫皓之子孫充並擁立其為吳王,而後又將其殺害。這一動亂後被周玘所平定。公元318年十一月,孫皓的另一個兒子孫璠起兵反對東晉,被殺。
相關閱讀推薦:
東漢是什麼時候滅亡的?東漢滅亡的時間是什麼
西漢是什麼時候滅亡的?西漢滅亡的時間是什麼
秦朝為什麼會滅亡?解析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