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1 20:24:24
釣魚島本島東西長3.5公裡,南北寬1.5公裡,周長13.7公裡,面積約為3.838平方公裡,是釣魚諸島中最大者。
釣魚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不僅蘊藏有大量石油資源,在其他方面也有巨大的經濟價值。這裡是我國東海靖魚場。太平洋黑潮流經這裡,帶來瞭大批魚群,所以我國浙江、福建和臺灣等地的漁民經常到這一帶捕魚。在釣魚島與東南方的北小島、南小島之間,有一條寬達l000多米的“蛇島海峽”,風平浪靜,成為漁民的天然避風港灣。在這個海峽港灣中,還盛產飛花魚,臺灣省基隆、蘇澳兩地漁民,常靠此漁區生存。
釣魚島面積居八小島之冠,島上基巖裸露,尖峰突起,土層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這些植物顯然為瞭適應海上強風的自然環境,都長得又矮又粗壯,其中很多便是名貴藥材。有一種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長在沿岸的巖石縫中,是防治風濕癥和高血壓的良藥。我國沿海采藥者有不少人祖輩在釣魚諸島采摘中草藥。
位於釣魚島東北的黃尾嶼,陡巖峭壁,屹立於海中,成千上萬的海鳥棲居在這裡,每年4-5月間,成群的海鳥幾乎遮住瞭黃昆嶼的天空。海鳥在黃尾嶼產卵,數量極為驚人,登岸撿拾鳥蛋者,俯拾即得。海鳥因甚少與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獵,故鳥不怕人,捕捉極為容易。黃尾嶼因鳥多,又稱為“鳥島”。
釣魚島一帶是太平洋的海鳥棲身所,可是海鳥好似有兩個不同的傢族,隻分別棲身在黃尾嶼和北小島上,而居中的釣魚島僅是兩島之間的停留站。白天兩島的海鳥各自離島覓食,疲倦時便在釣魚島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飛返自己棲身的黃尾嶼與北小島。
黃尾嶼除鳥多外,還有豐富的海產。這裡的龍蝦特別肥大,最大的甚至有鴨子那麼大。島上另一著名的生物是蜈蚣,它們身長約20-30厘米,有紅色、黑色兩種,都生長在陰暗的石縫中,在陽光下行走時,閃閃發光。
北小島和南小島孤懸於海中,與釣魚島組成一個天然的“蛇島海峽”。就地形觀察,它們原為一個島嶼,後因斷裂活動,地塹陷落,一島分裂為二。雖然同源,但它們卻各有特色。北小島以鳥多著名,南小島則以蛇多著稱,因為蛇多,又稱為蛇島。從遠處海面望去,平坦的沙灘,綿延100餘米,與另一處高達300來的陡峭山坡相接,組成一個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觀。
南小島蛇多,簡直遍佈全島,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則如小手指頭細。蛇的顏色一般以黃色、黑色居多,但都是無毒的。南小島也許由於蛇太多,鳥類竟然絕跡。此外,釣魚諸島由於風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沒有蚊蟲。釣魚島的歸屬是任何人都改變不瞭的。遠方的“遊子”總有一天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釣魚島主權歸屬爭議20世紀60年代末,美日地質學傢在釣魚島附近海域發現大油田,小小的無人島嶼引來中國大陸、臺灣和日本三地政府的關註。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群島主權正式移交日本時,一並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行政管轄權也交給日本,但中國大陸及臺灣均認為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依地理、歷史和法理均為臺灣附屬島嶼,因而引發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主權問題。在此後,釣魚島被日本政府實際控制,兩岸及全球華人進行瞭持久的“保釣行動”。那麼我們究竟用什麼依據來主張我們對釣魚島的主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