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老驥伏櫪是什麼意思?老驥伏櫪的典故

2016-08-21 20:27:52

  老驥伏櫪是什麼意思?老驥伏櫪的意思:驥:良馬,千裡馬;櫪:馬槽,養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雖然年老,仍有雄心壯志。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老驥伏櫪的歷史典故

  東漢末年,政治動蕩,諸侯四起,天下大亂。其中以曹操最有遠見,他想統一天下,重新建立安定的社會。

  曹操自從“挾天子令諸侯”,許昌屯田以後,先後消滅瞭董卓、黃巾軍、呂佈、袁術、袁紹、劉表等地方勢力,基本上統一瞭北方。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大敗袁紹,從此,軍威大振,曹操更加雄心勃勃。但是,袁紹的兩個兒子投奔瞭烏桓,企圖借助烏桓的力量卷土重來。烏桓的經濟、文化較落後,當時尚處奴隸制時代。他們乘中原地區經常混戰,常常侵襲漢朝的領土,北方人民的生命財產沒有保障。對此,曹操決心征討烏桓。

  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曹操親自統帥大軍北上遠征烏桓。當時曹操已年過半百。古人認為,人到50歲,就進入衰老階段。這點曹操心裡也十分明白,但為瞭徹底消滅袁氏殘餘勢力,真正統一北方,他胸懷宏志,人老心不老,仍然馳騁疆場。經過長達幾個月的艱苦行軍作戰,曹操在白狼山一帶與烏桓的20餘萬兵馬進行瞭激烈的爭戰,徹底擊敗瞭烏桓,殺死瞭他們的頭領,十幾萬人被迫投降。

  曹操率領大軍,凱旋而歸。在返回的路上,曹操帶著勝利的喜悅,想著自己已經是五十三歲的人,但歷史的重任肩負在身,統一中原的大業尚未完成,他激情澎湃,賦詩一首: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裡。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

  這首詩表現瞭曹操熱愛自然、蔑視天命、老當益壯、志在千裡的積極進取精神,抒發瞭他那變革現實、統一中原的豪情壯志。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