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1 20:43:17
一天黃昏,湖面上吹起瞭東北風。朱元璋命令水軍將領廖永忠、俞通海率水兵駕駛七條漁船出發。船上裝滿蘆葦柴薪,中放火藥,上置草人,偽裝成水軍將士,而真正的水兵則躲在草人下的擋板後面。再在各條船的船梢上系一隻輕快小船,準備點火之後乘小船撤走。七條漁船順風順水,向陳友諒的大船劃去。陳友諒的哨兵站在高大的船頭上,先是緊張瞭一陣子,後來見漁船上隻有幾個士兵持戈而立,也就松瞭口氣,根本沒把小漁船放在眼裡,他們耐心地等待漁船靠近,以便活捉生擒。
有人把此事報告陳友諒,陳友誼趕到船頭觀察,發現漁船越駛越近,覺得可疑,忙命兵士射箭。誰知那漁船上的士兵直挺挺地站著,一個也射不到。等陳友諒發現那些士兵都是穿瞭盔甲的草人時,漁船已貼近大船。漁船上嗖嗖地拋過來數十隻鐵鉤,牢牢地搭住大船。躲在擋板後的廖永忠、俞通海命令士兵將船中浸透瞭油漬的蘆葦和火藥硫磺點燃,然後,紛紛跳進船稍後的輕便小船,一溜煙似地撤走瞭。漁船裡的蘆葦火藥燒起巨大的火焰,很快也把大船燒著瞭。陳友諒忙命士兵撲滅火焰,怎奈風急火烈,四面燃燒,幾乎撲不勝撲。他們的大船都用鐵鏈鎖在一起,倉促間難分開,大火蔓延開來,全軍亂作一團。此時,常遇春率領的戰船又從兩邊包抄過來,那船桅上用竹竿挑著一個怪物,形如百姓盛糧的大笆鬥,用蘆葦和佈包紮,裡面貯著火藥和火蒺藜,名曰“沒奈何”。等靠近陳友諒船隻,點燃火線,燒斷懸索,“沒奈何”就落入敵船中爆炸,將船炸毀。陳友諒的戰船四面燃燒,變成一條火龍。天色已黑,熊熊大火把鄱陽湖映得通紅,勝似那夕陽晚霞。朱元璋不失時機地率戰艦主力全面出擊,大敗陳友諒,燒毀對方巨型戰艦數百艘,斬首二千餘人。陳友諒的兩個兄弟和大將陳普略均被燒死,他本人也被嚇得驚慌失措,喪魂落魄。
陳友諒氣得咬牙切齒,當夜與部下計議說:“朱元璋太狡猾,用火攻折我大軍無數,此仇一定要報。我見他的座船,檣是白色的,明日出戰,望見白檣,大夥全力圍攻,殺瞭他方解我心頭之恨。”部眾領命。次日清晨,又一次水戰爆發,雙方酣戰三、四個小時不分勝負。陳友諒指揮水軍向有白檣的船進攻,誰知,朱元璋沖在前面的戰船的船檣,統統是白色的,辨不出那條船是朱元璋乘坐的指揮船。這是劉基的計謀,目的是為瞭混淆敵人視線,保護指揮船。不過,既然是指揮船,總會露出蛛絲馬跡,陳友諒還是找到瞭它,命令士兵瞅準指揮船放火炮。這一切被警惕地註視著敵方一舉一動的劉基發現瞭,他躍起大聲呼叫:“不好,主公快換座船!”朱元璋來不及細問,急忙跳上另一條船,但聞一聲巨響,原先那船已被擊碎。為瞭挽救危局,廖永忠、俞海通兩位水軍將領率領6條戰艦直插敵陣,他們攀登敵船,逢人便殺,見物就燒,一會兒就繞出瞭陳友諒軍的艦隊,竟然絲毫未受損傷。他們的驍勇,鼓舞瞭朱元璋所有將士,使他們勇氣倍增,拼命圍攻大船。陳友諒的戰船高大,行動遲緩,經不住朱元璋將士殺一陣,燒一陣,很訣就垮掉瞭,士兵們不是被燒死,就是落水淹死。陳友諒至此,狼狽已極,虧得張定邊拼命救護,才沖出重圍。他隻好收拾殘餘戰艦撤退,不敢再戰。
此後,兩軍開始對峙,誰也不輕易發動進攻。不久,陳友諒的兩員大將又投降瞭朱元璋,內部不穩,力量更加削弱。陳友諒又氣又惱,下令把戰爭中抓來的俘虜統統殺掉。朱元璋聞訊,卻反其道而行之,將俘虜全部送還,受傷的還給敷上好藥,從而大得人心。陳友諒軍內部分崩離析。
兩軍對峙這一月之久,陳友諒艦隊被困湖中,軍糧殆盡,計窮力竭,危在旦夕。陳友諒妄圖孤註一擲,從湖口突圍,轉入長江,再奔武漢大本營。
朱元璋早已嚴陣以待,陳友諒左沖右突打不開生路。朱元璋唯恐陳友諒逃走,親自指揮追擊。陳友諒邊退邊向朱元璋指揮船密集射箭,有一箭射中朱元璋的座椅,朱元璋下意識地驚叫一聲。陳友諒以為射中瞭朱元璋,將頭伸出船艙張望,被朱元璋部將郭英一箭射死。當朱元璋聽到陳友諒中箭身亡時,高興地說:“呆頭鵝已死,天下安定矣!”
1364年2月,朱元璋攻下武昌,陳友諒的兒子陳理投降,朱元璋的勢力終於控制瞭原陳友諒的所屬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