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唐太宗都做瞭哪些見不得人的勾當

2016-08-22 21:17:56

  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歷史上傑出的政治軍事傢。他在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要論奸雄,李世民也足以排得上號。雖然《隋唐英雄傳》之類的電視劇,把李世民寫得很正面,但歷史上的李世民,也是權謀、陰險、荒淫之徒。這不,在全面反映唐太宗豐功偉績的《貞觀長歌》中,不也有兩個少女陪睡的場景嗎?半夜有事,太監啟奏,二少女從李世民的禦榻上匆匆爬起離去,當時他的賢內助長孫氏並沒有死。 其實,唐朝的建立,李建成是立瞭大功勛的。

  不論李世民成為血色玄武門的勝者,還是唐太宗締造貞觀之治的千秋盛世,都無法改變李建成在隋唐鼎革大變局中的獨特地位。史上的李建成,並不是史書上隻言片語所描述的宵小之徒。他打下瞭西河,擋住瞭屈突通,率先攻入長安,在李世民討伐王世充時防禦突厥,在李世民征討竇建德時平定稽胡,為李世民迎擊劉黑闥不利後徹底戰敗劉部,且在治國理政上,設計並大力推行著名的均田制,進行魏晉以來的俗地改革,施行租庸調制保障瞭農民的生產時間,“為大唐一統天下奠定瞭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經濟基礎”……他有著李世民一樣強勢的能耐,李世民的武功大業中也有他一半功勞,可謂,他對後來貞觀之治奠定瞭堅實基礎。

  但由於《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在主流意識形態的幹預下,李建成隻能隱息在千古一帝李世民的陰暗面。 大將勝於易勝,無智名,無勇功。身兼天策上將和尚書令的秦王李世民,即便不當儲君,也把兵權與相權悉數抓在手中。玄武門一戰定輸贏,也定瞭乾坤,智勇的李世民終於繼承父業成為天下第一人。他不再懼怕老大李建成來搶龍椅,也不需擔心四弟李元吉在宴會屏風後埋伏殺手,但他還是憂慮隨侍史官,憂慮他秉筆直書其獲取帝位的真實歷程。

  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威脅褚遂良交出起居註,拒絕臣下對尊重歷史的諫議,最終迫使房玄齡想著法子刪出一冊實錄呈閱聖目。 李世民是想看其文治武功的輝煌成就,被史官們怎樣鋪陳描繪。他求劉文靜、請裴寂,鼓動父親李淵造表叔兼嶽父傢的反;他有謀略、收人才,四處征戰、八方討伐,擊潰瞭其他正規軍、雜牌軍、起義軍及啃羊腿、喝馬血的胡兵;他打著喜好文學、推崇學士的幌子,未雨綢繆地幹起瞭選擇能臣幹吏、制定治國方略的準備工作……站在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上來看,他確有大書特書的種種功績。

  然而,他最想看的,不是這些,而是他在爭取權力時,對兄弟、父親以及不少功臣幹將,痛下殺手的系列計劃。他激發謀士打手的最大憤怒,在玄武門狙擊瞭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他借著手下攻城略地的軍威,直接代替皇帝老爸執政;他憎恨愛卿魏徵曾將奏議交與他人,在其死後,終止原定的聯姻協議;他最倚重的“房謀杜斷”主角,也先後被使之尷尬地病逝……這一系列看似很有氣勢的排比句式,縱橫肆虐,排山倒海,卻還是無法徹底地掩飾住他在權力誘惑下的人性迷離。他是一個人,並非真如術士所言的紫微星下凡,同樣對權錢美色有著溝壑難填的崇敬和熱熱期待。

  可笑的是,他將親兄弟們的子女誅殺幹凈後,又派自己的兒子兼祧大哥的爵祿,強娶弟媳婦生子後承繼四弟的封號。他執導瞭親情讓位權勢、明君屏蔽賢臣的歷史,又害怕後人笑話他主演的倫理醜劇、歷史正劇。他需要看到其是為瞭他國傢百姓而不得已的另一個版本。 我們不能因為李世民建造瞭貞觀之治的大業,而忽視其對於權力、地位、美色、名聲存有的激烈欲望和正常人性。李年紀輕輕,領兵反抗昏君楊廣治下的亂世,不辭辛勞,無畏犧牲,蕩平諸雄割據的殘局,確是為瞭蒼生黎民,為瞭實現“經世濟民”。

  他最初不能說沒有做太子、坐龍椅的想法,不然,他不可能在有大其十歲的兄長的事實下,三番五次地冒險憑借兩三萬兵馬同尚且強大的朝廷、各路反王義軍抗衡。面對高高在上、赫赫炙人的皇帝寶座,他也會動心。即便最初是朦朧、懵懂的,沒有多少激進思想,但他手下那幫赳赳武夫、恂恂良臣,也會叫囂著跟老板謀最大的福利,封妻蔭子,成為太陽底下最尊榮的勛貴。 他善於身先士卒,禮賢下士,在戰火的洗禮下,打殺成屢戰屢勝的天策上將。他敢於使用降將歸士,使屈突通、秦叔寶、程咬金、房玄齡、杜如晦們心甘情願地為他賣命,為他一再冒天下之大不韙。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