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軍事傢馬援簡介 馬援最後為何會身死蒙冤

2016-08-22 21:23:05

  馬援人物生平簡介

  馬援字文淵,是東漢初期著名軍事傢,也是東漢王朝的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天下大亂,馬援為隴右軍閥隗囂的屬下,甚得隗囂的信任。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瞭赫赫戰功。天下統一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被人尊稱為“馬伏波”。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

  馬援的曾祖父馬通,漢武帝時大臣。馬通與兄莽何羅與江充關系友好,因此參與巫蠱之亂。後武帝反思巫蠱之禍,開始對參與制造巫蠱之亂者的懲處。莽何羅見此,非常害怕。於是他鋌而走險,與其弟馬通、莽安成合謀要刺殺武帝。但是陰謀被金日磾發現並封鎖 ,於是莽何羅兄弟宗族俱被殺。

  馬通雖然死瞭,但是馬通的兒子馬實卻沒有被處死。馬實於宣帝時以郎持節號使君。馬實生馬仲,官至玄武司馬。馬仲生四子,第四子就是馬援。

  馬援在十二歲那年父親去世。馬援年少而有大志,幾個哥哥感到奇怪,曾教他學《齊詩》,但馬援卻不願拘守於章句之間,就辭別兄長馬況,想到邊郡去耕作放牧。誰知沒等馬援起身,馬況便去世瞭。馬援隻得留在傢中,為哥哥守孝一年。在此期間,他沒有離開過馬況的墓地,對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肅衣冠,從不踏進傢門。

  後來馬援當瞭郡督郵。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囚犯身有重罪,馬援可憐他,私自將他放掉,自己則逃往北地郡。後天下大赦,馬援就在當地畜養起牛羊來。時日一久,不斷有人從四方趕來依附他,於是他手下就有瞭幾百戶人傢,供他指揮役使,他帶著這些人遊牧於隴漢之間,但胸中之志並未稍減。他常對賓客們說:“大丈夫的志氣,應當在窮困時更加堅定,年老時更加壯烈。”

  馬援種田放牧,能夠因地制宜,多有良法,因而收獲頗豐。當時,共有馬、牛、羊幾千頭,谷物數萬斛。對著這田牧所得,馬援慨然長嘆,說:“凡是從農牧商業中所獲得的財產,貴在能施救濟於人,否則就不過是守財奴罷瞭!”於是,把所有的財產都分給兄弟朋友,自己則隻穿著羊裘皮褲,過著清簡的生活。

  在建武元年(25年),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王朝後,馬員到洛陽投奔劉秀。馬援則羈留在西州,受到隴右割據勢力隗囂的器重,被任命為綏德將軍,參與隗囂的決策定計。

  同年,公孫述在蜀地稱帝,隗囂派馬援去探聽虛實。馬援跟公孫述本是老鄉,而且交情很好,馬援本以為這次見面定會握手言歡,沒想到公孫述卻擺起皇帝的架子。公孫述先陳列衛士,然後才請馬援進見,待剛見過禮,又馬上讓馬援出宮,住進賓館;接著命人給馬援制作都佈單衣、交讓冠。然後才在宗廟中聚集百官,設宴招待他。席間,公孫述表示要封馬援為侯爵,並授予他大將軍的官位。

  馬援的隨從賓客以為受到瞭禮遇,都願意留下來。馬援則認為公孫述隻是是裝腔作勢,不能久留天下士,於是毅然返回隴右,並對隗囂道:“公孫述井底之蛙,妄自尊大,您不如專意經營東方(劉秀)。”

  馬援最後是怎麼死的

  當初南征交趾時,馬援常吃一種叫薏苡的植物果實。這薏苡能治療筋骨風濕,避除邪風瘴氣。由於當地的薏苡果實碩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瞭滿滿一車,準備用來做種子。當時人見馬援拉瞭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的珍貴稀有之物。於是權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後,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瞭一車珍珠文犀運回。馬武、侯昱等人也上表章,說馬援確曾運回過一車珍稀之物。劉秀更加憤怒。

  馬援的傢人不知皇帝為何如此震怒,不知馬援究竟身犯何罪,惶懼不安。馬援的屍體運回,不敢埋和原來的墳地,隻買瞭城西幾畝地,草草埋葬在那裡。馬援的賓朋故舊,也不敢到馬傢去吊唁,景況十分淒涼。葬完馬援後,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到朝廷請罪。劉秀拿出梁松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後,先後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言辭淒切。劉秀這才命令安葬馬援。前任雲陽令朱勃也上書為馬援鳴不平。

  永平三年(60年),馬援的女兒被立為皇後。漢明帝在雲臺圖畫建武年間的名臣列將,為瞭避椒房之嫌,單單沒畫馬援。東平王劉蒼觀看圖像時,問明帝道:“為什麼不畫伏波將軍的像呢?”明帝笑而未答。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