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4 20:00:44
有明一代,與蒙古草原部落的關系錯綜復雜,時戰時和。永樂皇帝在位時,朵顏三部歸順,甚至充當大明軍隊的先鋒,而到瞭英宗皇帝朱祁鎮的時候,皇帝卻又被蒙古太師也先俘虜。就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有一位奇女子,不但維護和促進瞭蒙漢邊境的和平,而她自己本身也因為先後嫁給祖孫三人,而成瞭傳奇。
三娘子又名也兒可兔哈屯,哈屯其實就是從古代回鶻語中“可敦”演化而來的,就是漢人皇後的意思。她原本隻是俺答汗的外孫女,嫁給瞭俺答汗的親孫子把漢那吉,但是在被她的外祖父俺答汗看到之後,“俺答見其美,奪之”,俺答汗就這樣把自己的孫媳婦兒給搶到瞭手,而把漢那吉憤怒之下就率領妻子十餘人,投降瞭當時的明朝,三娘子也就順勢成瞭俺答汗的哈屯。
關於三娘子的一生,是繞不過俺答汗這個人的,畢竟三娘子先後嫁給瞭他們祖孫三人。俺答汗,孛兒隻斤氏,是成吉思汗黃金傢族後裔,他曾經在嘉靖廿九年圍攻瞭北京城,以武力要求明朝政府開放邊貿。第二年在嚴嵩的主持下,明朝被迫開放宣府、大同等地與蒙古進行馬匹交易。後來又經過多次和談,最終明朝封俺答為順義王,三娘子被封為忠順夫人,開放十一處邊境貿易口岸。而俺答汗晚年又被藏傳佛教承認為成吉思汗的化身,為全蒙古的大汗,一時間威風無量,成為草原霸主。
而作為他的妻子,三娘子就是俺答汗背後那個促進與明朝和談的人,而且因為她的聰慧,俺答汗很是寵愛她,甚至賜給她一萬精兵來充當護衛,而這些軍隊也成瞭日後三娘子在草原上呼風喚雨的資本。1582年,俺答汗去世,三娘子派遣使者向大明報喪,據《萬歷武功錄·三娘子傳》記載,此次出使大明,三娘子向明朝“上表及馬9匹,鍍金鞍轡、鍍金撒袋各1幅、弓1張、箭15支”以此來表示願意與大明繼續交好。
可是俺答汗死瞭,他的兒子黃太吉繼位之後就不想再和明朝和睦相處,而這也引發瞭三娘子和他之間的矛盾,由於俺答汗在位時,多倚重三娘子,所以她早已經自成勢力。而黃太吉不是三娘子所生,並且作為黃金傢族的血脈,繼承父親的權利也是理所應當,但是當這兩股勢力的矛盾不可調和時,三娘子決定率領自己的軍隊和部族離開黃太吉。而這一下黃太吉可就慌瞭,畢竟三娘子手握重兵,並且浸淫政治多年,她一走就會造成部落的分裂,所以黃太吉表示願意按照蒙古的習俗,將自己父親的遺孀娶為妻子(生母是不行的)。但此時三娘子去意已決,率領自己的勢力早已離開瞭。
而三娘子這一走,蒙古與明朝的邊境貿易也停擺瞭,而黃太吉雖然繼承瞭大汗的位置也號令不瞭所有的部落。所以當時在山西督辦軍務的兵部右侍郎鄭洛為瞭維護兩國的安定,就派遣使者前往三娘子處。據《明史·鄭洛傳》記載:乃使人語之曰:“夫人能歸王,不失恩寵,否則塞上一婦人耳。”在權衡一番利弊之後,三娘子決定聽從建議,回到原先的地方,與黃太吉成婚,但因為黃太吉比三娘子大瞭一輩“年老且病”,而明朝也是支持三娘子的,所以三娘子的強勢回歸,也導致瞭黃太吉大權旁落。
或許正是看到瞭父親的局面,所以在黃太吉死後,他的兒子扯力克就自立為王,準備遠離三娘子,以防止自己再次被掌控。與此同時,已經37歲的三娘子也以年歲漸老為由,自練兵萬人,築城別居。可事實上卻沒有這麼簡單,三娘子大權獨攬這麼多年,怎麼舍得離開權利,她所謂的離城別居,也是去往瞭當年她和俺答汗共同修築的歸化城,而這個地方的重要性和意義自然很是重要,既能表示她與明朝親近的關系,也能昭示自己在蒙古的地位,所以扯力克根本無法和三娘子抗衡。
而此時的明朝政府感覺這樣的形勢十分不利於邊境的安寧,於是派人規勸扯力克說:“夫人三世歸順,汝能與之匹則王,不然封別屬也。”扯力克自然也是聰明人,自然明白自己的處境,於是表明自己願意放棄所有的妻妾隻娶三娘子一人,而三娘子也在明朝的授意下,再次與扯力克合帳成婚。而在與這祖孫三代為妻的時候,三娘子確實給穩固邊境做出瞭很大的貢獻,甚至是自己的部落影響到與大明的安定時,她都毫不手軟。
《萬歷武功錄》記載,某次三娘子部落中卜吉素三人,搶劫瞭大明邊境一處名為殺胡堡的地方,被當時的明朝邊境官員所捕獲,當明朝將此事告訴三娘子之後,三娘子派人送來馬十一匹,牛一頭,羊六頭前來謝罪,絲毫不見推諉或是不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