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佈是怎麼死的?劉備為何主張殺呂佈?

2016-08-25 15:00:53

  呂佈是三大第一猛將,他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可惜英年早逝,那麼呂佈是怎麼死的,劉備為何主張殺呂佈?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吧。

  呂佈是怎麼死的?呂佈被曹操擒獲,後被殺,這其中劉備起瞭很大的作用。

  劉備為何主張殺呂佈呢?一是呂佈曾奪取劉備的地盤,備當然懷恨在心;二是劉備擔心如果呂佈為曹操所用,則使曹操如虎添翼。劉備最大的敵人是曹操,當然不願看到曹操勢力的強大,對自己以後的發展形成更大的威脅。

  王之野心,而隻是企圖割據一方,作一個諸侯罷瞭。例如,他答瑯玡相蕭建的一封信頗能說明其抱負。“(呂)佈與(蕭)建書曰:‘天下舉兵,本以誅董卓耳,佈殺卓,來詣關東,欲求兵西迎大駕,光復洛京,諸將自還相攻,莫肯念國。……莒與下邳相去不遠,宜當共通。君如自遂以為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也!昔樂毅攻齊,呼吸下齊七十餘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單故也,佈雖非樂毅,君亦非田單,可取佈書與智者詳共議之。’”《三國志》卷七《呂佈傳》註引《英雄記》。從中可見,“郡郡作帝,縣縣自王”乃當時的實情,但呂佈並不想割據稱王,這和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確實非常相似,操曰:“設使國傢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當然,呂佈所擁有的地盤和政治軍事實力並不能同曹操相比,但他其時身為徐州牧,也是一方諸侯,其勢力並不遜於袁術。而且袁術稱帝時,呂佈“止之,而使不通章”同上。。這說明呂佈的理想是做個漢朝的臣子,並無不臣之心,而且他還力圖恢復漢朝一統天下的局面。

  當呂佈為曹操所擒,命在旦夕之時,呂佈曾向曹操建議:“明公所患不過於佈,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佈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呂佈自視甚高,有不把天下諸侯放在眼裡的傲氣。在不經意中說出,他欲為朝廷重臣,助操平定天下。對呂佈的這番話,“太祖有疑色”《三國志》卷七《呂佈傳》。,說明曹操頗有幾分贊同。

  呂佈的為人亦有不少可取之處。可以說,還是深得部下愛戴的。例如,他戰敗後,手下大將高順等不降,陳宮慷慨赴死,都說明他頗得人心。當曹操兵圍下邳城時,“佈與麾下登白門樓。兵圍之急,佈令左右取其首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資治通鑒》卷六十二。從“左右不忍”這四個字,可以看出呂佈和部下的關系是融洽的,否則當此危急關頭,手下人何不賣主,將呂佈的人頭獻給曹操,以獲取榮華富貴。呂佈在大難臨頭之際,“令左右取其首詣操”亦足以說明他並非貪生怕死之徒,不然就先降瞭曹操,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級呢。至於他後來“下降”,是他相信曹操會需要他這樣的豪傑來平定天下。呂佈對操言道:“令佈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可見其在言辭間還是有一股霸氣。

  三英戰呂佈

  其實,曹操本不想殺呂佈,“佈縛急,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坐客,我為執虜,不能一言以相寬乎?’太祖笑曰:‘何不相語,而訴明使君乎?’意欲活之,命使寬縛”。《三國志》卷七《呂佈傳》註引《獻帝春秋》。但劉備卻在旁言道:“明公不見佈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三國志》卷七《呂佈傳》。劉備為何主張殺呂佈呢?一是呂佈曾奪取劉備的地盤,備當然懷恨在心;二是劉備擔心如果呂佈為曹操所用,則使曹操如虎添翼。劉備最大的敵人是曹操,當然不願看到曹操勢力的強大,對自己以後的發展形成更大的威脅。曹操一向主張唯才是舉,善於選拔人才,再加上“操之馭將,自古少有”《三國志》卷五十二《諸葛瑾傳》。如果操不殺呂佈,讓其為己效力,也許會使呂佈成就一番功業。

  呂佈為何會失敗呢?我認為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從客觀上看,呂佈盤踞的徐州地區自古就是兵傢必爭之地,政治、軍事鬥爭錯綜復雜。自曹操為父報仇,大肆屠戮徐州士民後,長期的戰亂使徐州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缺乏鞏固的根據地及可依靠的後方,制約著呂佈集團力量的發展。從主觀上看,呂佈行事優柔寡斷“而多猜忌,不能制禦其黨”同②。部將高順忠心耿耿,呂佈不能用;謀士陳宮屢出奇策,呂佈不肯信。高順常諫呂佈:“‘凡破傢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佈知其忠,然不能用。”《三國志》卷七《呂佈傳》註引《英雄記》。陳宮被俘後也對曹操說:“但坐此人(指呂佈——筆者註)不從宮言,以至於此。若其見從,亦未必為擒也。”《三國志》卷七《呂佈傳》註引《魚氏典略》。二人的確說出瞭導致呂佈敗亡的致命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