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6 15:00:49
想當年,江湖上的無數高手,為爭奪黃裳的《九陰真經》,打得你死我活,而獨孤求敗一脈則不然,隻須明白其中關鍵訣竅所在,又有一定的內功作為基礎,則人人可以修煉,成就絕推 武功,山洪與怒潮又不比《九陰真經》,卻又不屬於你獨孤求敗或者楊過一個人的,按說,練習黃裳武功者懷璧招災,還不等練到一半就多半死於非命,而修煉獨孤求敗武功卻不怕深更半夜被人砍瞭腦袋,最後的結果應該是獨孤求敗一派弟子無數,而黃裳門前冷落才對。
然而,常識告訴我們,普天之下,又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事情的真相卻是《九陰真經》成就高手無數,而獨孤求敗隻成就楊過一人,答案隻有一個,獨孤求敗這一脈在成就背後極有可能存在某種不可思議的重大隱患,楊過之前那些武林高手可能正是因為很早就發現這個隱患,所以舍易求難,寧肯冒著生命危險爭奪黃裳那部《九陰真經》,也不敢修煉獨孤求敗的內功,隻有楊過少年氣盛,既不知深淺,又不曾和其他高手共同參詳,研究其間利害(期間陪伴楊過的隻有不會說話的神雕!),等到武功達到極高境界時才發現問題,卻也追悔莫及。
而獨孤求敗內功修煉的詳盡過程我們雖然不得而知,隻知道須在山洪與怒潮之中,但是後果卻是有目共睹的,一燈大師初見楊過時,就認為其人內功雖然厲害,卻過於霸道,而以獨孤求敗本人事跡而論,其墓志銘似乎也在表明,這種內功的修煉方式的確存在某種重大隱患。獨孤求敗其人生平不僅天資過人,其武學修為更是每十年一大成,當年為求一敗而不能,隻能退出江湖,此公又有每隔十年做一次總結報告的習慣,然而,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遺書內容卻隻有獨孤求敗三十歲前如何,四十歲前如何,絲毫沒有關於獨孤求敗五十歲前如何,六十歲前如何的記載,隻有一句十分含糊的四十歲後如何如何,就匆匆忙忙戛然而止。
以《射雕三部曲》眾絕推 高手的生平而論,四十歲隻是事業上一個重要的過渡時期,還遠遠沒有達到巔峰狀態,例如舊五絕,張三豐等人,四十歲時的成就自己後來肯定認為不值一曬,而以獨孤求敗的天資,四十歲後更是極有可能還有其他更大的成就,就算獨孤求敗隻活到六十歲或者八十歲,其後也還有廿年到四十年的進境,四十歲也隻相當於其人生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也就是說,如果認為獨孤求敗四十歲後的成就與四十歲時相差無已,因此並不值得記錄的話,那就等於承認獨孤求敗後來的人生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武功沒有任何進境,這有可能嗎?自然是沒有可能的。因此,有絕對的理由相信,獨孤求敗的墓志銘之所以到四十歲後就戛然而止,可能正是因為獨孤求敗為自己的內功心法所累,四十以後不久五十不到就撒手人寰。此外,縱觀楊過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充滿太多的悲歡離合,又始終為情所困,三十六歲時就已兩鬢如霜,際遇的多變也可能促使楊過英年早逝。楊過先把郭靖黃蓉當成殺父仇人,最後才發現郭靖對自己絕無任何惡意,並且恩同再造,又羞愧萬分,無以復加,而楊過與小龍女的結合更是聚少離多,這種際遇下的心情不是大悲,就是大喜,與內功深湛的武林高手的晚年修為顯然屬於背道而馳,楊過其人更堪稱古墓派“十二少、十二多”正反要訣的反面教材。
然而,楊過回到古墓後,雖知命不久矣,卻也沒有就此消沉,除生兒育女外還做瞭不少大事,即,托人將玄鐵劍送往襄陽城,郭靖黃蓉才能鑄造倚天劍和屠龍刀。
楊過臨終前的另一重要工作,就是閉關精研獨孤求敗的武學,楊過的本意,顯然是想變害為利,楊過本人所學又十分駁雜,對全真教與《九陰真經》的內功心法也有所瞭解,既然獨孤求敗的武功過於霸道,因此第一想到的就是像郭靖將《九陰真經》心法運用到降龍十八掌和張三豐以道傢調和“九陽神功”一樣,以道傢沖虛圓通、陰陽互濟之道與獨孤求敗的武功互相融合,然而這個工程實在太大,而天不假其年,並且楊過的想法雖與郭靖與張三豐殊途同歸,對道傢修習的造詣關鍵時刻卻又遠遠不如兩人,如果楊過有全本《九陰真經》,並且再活廿至四十年年的話,或許能夠完成這個龐大的工程,然而現在卻隻有退而求其次,於是楊過以自身所學駁雜的武功與獨孤求敗武功的精髓互相映證,同時將獨孤求敗武功中關於內功心法部分統統刪除,創立另一部十分繁復的絕世武功,冠以《獨孤九劍》,留傳後世。這也就是後世《獨孤九劍》充滿道傢術語卻隻徒有其表的原因,也合瞭解 釋瞭《獨孤九劍》以劍法而論堪稱冠絕天下,論內功心法要麼沒有,要麼即使有也平淡無奇,甚至不如少林寺《易筋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