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22:31:47
初見緹縈的名字,很多人不明白這個名字的含義,緹的原意是指丹黃色或是紅黃色,作名詞用時指“橘紅色的絲織物”;縈原意為回旋纏繞。這樣看,緹縈就是一個十分美麗且富有詩意的名字,在一塊柔軟絲滑的絲織品上,紅黃縱橫交錯的的絢麗色彩,多麼美的意境。緹縈不僅名字美,她的心靈更美。
“見死不救”的淳於意
淳於緹縈,女,西漢臨淄人,著名醫學傢淳於意之女,緹縈的父親有五個女兒,緹縈是淳於意最小的女兒。作為父親最小的女兒,淳於緹縈自然是受盡百般寵愛,而女兒盡管從小在父親的寵愛之下成長,卻沒有養成嬌生慣養的性格,相反淳於意的這個小女兒,聰明伶俐又善解人意,勇敢果斷敢作敢為。緹縈因為敢於上書漢文帝,為父求情代其受罪而譽滿天下,那麼,緹縈為什麼要上書皇帝呢?緹縈救父是怎麼回事?要想知道故事是怎麼發生的,我們得先把目光聚焦到緹縈父親淳於意的身上。
緹縈的父親淳於意,復姓淳於,名意,是臨淄人。淳於意年輕時愛好醫術,拜名醫公乘陽慶為師,學習醫術。陽慶沒有兒子,就把淳於意當作傳承醫術的徒弟悉心調教,這個乘陽慶十分有意思,他的教授方法也很獨特,他讓淳於意把之前學到的所有的藥方全都忘記,然後把自己辛苦研制的秘方都告訴瞭淳於意,接著又傳授給他黃帝和扁鵲的脈書,以及五色診病之法。三年後,淳於意得到公乘陽慶的真傳,醫術非常精湛。他能夠預知人的生死,一經下藥,無不應驗,因此名聲大噪。
經過他治愈的人有很多,比如齊國中禦府長叫信,他久病不起,淳於意為他把脈,診斷他隻是熱病,暑熱多汗,脈搏衰弱,是不會危及到生命的。淳於意還推測他的病因形成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在寒冷的天氣在河裡洗浴,身體發熱造成瞭,話已出口,立即得到病人的贊同,信聲稱去年他曾到過楚國,在過河時自己的馬受到瞭驚嚇,連人帶馬都掉到瞭河裡,全身衣服都濕透瞭,身上也一陣一陣的冷,冷過之後又像火一樣發熱,直到現在都不能見寒氣。淳於意於是就給他抓瞭一些驅寒的藥,服食瞭二十幾天,就恢復得像原來一樣瞭。
還有個齊國病人叫曹山跗,淳於意診斷後得知是曹山跗盛怒後行房事所得,並判斷他五天之後就會死去,他對曹的傢人說他得瞭不治之癥,活不瞭幾天瞭,趁著現在有什麼要求都盡量滿足他。果然,淳於意的話很快就應驗瞭,五天之後山跗就死瞭。淳於意的醫術就精湛到這種地步,他也一天天更加出名。
淳於意雖然醫術相當高明,他也有相當的資格成為皇傢禦醫,但是他就是不願意為官,四處遊走,高興瞭就遊山玩水給人瞧瞧病,不高興就出門遠遊閉門謝客,他看病全在個人的心情。這樣就難免會有一個弊端,會得罪很多人。不管是王公貴族還是普通老百姓,他醫治的病人在他眼裡都是一視同仁的,不想給你看就算是你出重金,他也不願意。久而久之,就落下瞭“見死不救”的臭名,有的王公貴族因為,淳於意不肯相救或是沒有徹底治好,於是,上書朝廷舉報淳於意把人給治死瞭。朝廷把淳於意抓起來,審訊過後,定罪為刑事罪,判定淳於意處以肉刑,要坐到囚車裡面押解到長安去。
孝女緹縈上書救父
淳於意的五個女兒知道瞭,都哭得不行,跟在父親車後一直哭泣,淳於意本就心煩意亂聽到五個女兒沒完沒瞭地哭,罵道:“生女兒真是沒用,一遇到事情就知道會哭,要是有個男孩就好瞭。到瞭緊要關頭沒有一個人用得上!”緹縈聽到父親的話之後,心裡很傷心,怨恨自己不是男兒身,好勝勇敢的她為瞭證明自己即使是女兒身,也是不輸於男兒的。於是,緹縈跟隨父親的囚車來到瞭京城。
到瞭長安,緹縈給漢文帝上書,說:“我父親做太倉長的時候,清正廉潔,為人稱道。現在坐法判刑,我非常痛恨被判處死刑的人不可復生,受肉刑致殘的人不可復原,即使想改過自新,也已經毫無用處瞭。我願意按照法律,自願賣身做官婢,以求贖我父親的刑罪。”這封書信幾經輾轉來到瞭漢文帝的手中,漢文帝在別人口裡知道,這封信原來是個小女孩寫到,書信裡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漢文帝讀後十分感動,一個小女孩竟然有如此大的勇氣,能上書主動代替父親受責罰,這種行為連一個成年人都未必有勇氣,更別提一個小女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