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公主是誰 歷史上解憂公主的結局如何

2016-08-08 22:34:34

  曹操在《短歌行》裡曾吟詠:“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杜康酒是曹操甚至是一大批文人雅士,解憂的良藥,而大漢王朝的解藥,就是劉解憂。解憂,解憂,這一個柔弱的女子是如何為漢王朝解憂的呢?

  千百年多少平民女子羨慕皇宮貴族的生活,多少姑娘做夢都想當一天公主,公主出身高貴,地位尊貴,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每天打扮得美美的,這都是外人眼裡的公主,而實際上公主的日子也不是這麼好過的。

  出生於漢朝的劉解憂,是漢朝的公主,她是皇族出身,她的祖父劉戊曾是雄踞一方的楚王,劉戊是個大英雄,所謂時勢造英雄,在戰亂的年代,劉戊是順應瞭時局出現的梟雄,可能他的野心遠遠不隻是屈居一方的小王,但是不幸的是,在後來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從此,劉戊這一傢就活在瞭被帝王猜忌和排擠之中。

  到劉解憂這代,雖然天下局勢已定,國泰民安,但是邊疆還是不時會出現匈奴入境的現象,有瞭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遠嫁烏孫國的先例,劉解憂也是罪臣之後,自然就成為瞭漢武帝下一次和親的人選。

  要說和親,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漢武帝也不想和親,隻是當時形勢所迫暫時還沒有想到合適的方法,怎麼去對付匈奴,隻有靠和親來穩定邊疆的戰事。漢朝時期的匈奴為什麼這麼猖獗,都是給漢朝歷代皇帝給慣得,這和親是始於漢高祖劉邦。

  漢初,天下初定,士卒疲於征戰,大傢都不想再打仗瞭,怎麼辦呢?隻有以漢朝宗室女嫁給匈奴單於為閼氏,向匈奴表明自己都肯把女兒嫁給你們瞭,漢朝和匈奴從此就是親傢瞭,就是兄弟瞭,漢王朝不僅送女兒還每年定時給匈奴送點什麼絮、繒、酒、食,雙方互稱兄弟,進行貿易活動。原本隻是漢高祖劉邦采取的權宜之計,誰知,這一計謀就沿用到瞭漢武帝時期。

  而在這個期間,漢王朝經歷幾代君王,匈奴在北方是日益強大,並且更加猖獗,匈奴看到原來漢朝的皇帝都很好欺負,就更加肆無忌憚瞭。既然,你舍得把女兒嫁給我,那麼給我你的國傢又有什麼不舍得的。抱著這種心態,匈奴膽子才越來越大,經常南下騷擾住在邊疆的百姓,而漢王朝見識過這些生活在北方草原上的粗鄙之人,覺得他們簡直就是一群野狼,誰讓漢朝沒有匈奴強悍呢,隻有先當孫子暫時忍瞭。

  時代變化,一年年過去瞭,未央宮幾經易主,終於到瞭漢武帝執政的時候,漢武帝是個很有野心的帝王,他精幹、勇敢,爭強好勝的性格使他不想像先祖一樣,向匈奴裝孫子賣乖,漢武帝劉徹在執政初期,依舊沿襲先祖休養生息的政策,不想與匈奴發生更多的糾紛,在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依舊實行“和親政策”,也贏得瞭休養生息的機會,取得瞭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實行“征討政策”,不但沒有征服匈奴,反而把自傢給搞衰瞭,吃瞭虧瞭劉徹,再也不敢輕舉妄動,隻好先安撫匈奴,繼續做一隻被宰的小白兔。

  漢朝對長期南下侵擾的匈奴,漢武帝曾接連進行大規模軍事反擊,為結成對抗匈奴的聯盟,武帝便將侄子江都王劉建之女劉細君作為和親公主,嫁給烏孫國王獵驕靡,獵驕靡死後按照北方遊牧民族的風俗,劉細君嫁給瞭他的孫子軍須靡,太初四年,才嫁到匈奴沒幾年,劉細君就鬱鬱而終。

  劉細君去世,漢武帝再以劉解憂為公主,嫁給軍須靡為妻。解憂公主嫁給軍須靡為妻,丈夫確實待她也不錯,沒有受過什麼大的委屈,軍須靡與胡人妻子育有一子,軍須靡臨死前對堂弟翁歸靡說孩子太小不能執政,希望他能先執政治國,待孩子成年後再把政權給他,堂弟答應瞭,不僅把接手瞭哥哥的江山,連他的兒子和媳婦都一並收下瞭,解憂公主就又成為瞭翁歸靡的妻子。

  這個翁歸靡對解憂也還不錯,婚後生有三子二女,因為肥王翁歸靡對解憂是關懷備至、言聽計從,所以漢廷與烏孫國的密切關系,雙方信使往還,不絕於途。嫁到烏孫國被冷落的匈奴公主可不幹瞭,她多次向娘傢人告狀,訴說自己不公正的對待,這位以後兩大部落交戰埋下瞭伏筆。

  隨著解憂公主一同而去的眾人裡,有一個不能不濃墨重彩的敘述,她就是隨解憂公主一同遠赴西域的侍女馮嫽。馮嫽起初是作為解憂公主的侍女陪嫁到烏孫的。但是由於馮嫽與解憂公主秉性相合,都是敢作敢為,不讓須眉的女中豪傑。因此來到西域烏孫之後,她們就成立無話不談,形影不離的金蘭好姐妹瞭。馮嫽不但很快就適應瞭烏孫的生活習俗,而且很快就學會瞭騎馬射箭和當地烏孫人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後來,還嫁給瞭烏孫國的一位右將軍為妻,馮嫽、解憂這兩姐妹,為烏孫國和漢朝之間架起瞭一座合作和溝通的橋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