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聖朱載堉簡介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

2016-08-08 22:35:46

  朱載堉,明代著名的律學傢,後人稱其為樂聖。他字伯勤,號句曲山人,青年時自號“狂生”、“山陽酒狂仙客”,又稱“端靖世子”,是著名的歷學傢和音樂傢。

  朱載堉是鄭藩王族嫡世,是朱元璋的第九代子孫,成祖朱棣的第八代子孫,朱高熾的第七代子孫。他出生於懷慶,很小的時候便跟隨自己的外舅祖何瑭學習天文、算術。後來因為不平其父獲罪被關,自己在外修瞭居室住瞭19年。後來還是他父親被放出來瞭,他才願意入宮。

  後來他的父親去世,作為長子的朱載堉本該繼承鄭王王位,他卻屢次謙讓,請求辭歸故裡,潛心著書。他的代表作有《樂律全書》、《律呂正論》、《律呂質疑辨惑》、《嘉量算經》、《律呂精義》、《律歷融通》、《算學新說》、《瑟譜》等。

  他醉心學問,潛心著書,於萬歷三十九年病逝,享年76歲,葬九峰山之原,賜號“端清”。

  朱載堉《山坡羊 十不足》

  逐日奔忙隻為饑,才得有食又思衣。

  置下綾羅身上穿,抬頭卻嫌房屋低。

  蓋瞭高樓並大廈,床前缺少美貌妻。

  嬌妻美妾都娶下,又慮出門沒馬騎。

  將錢買下高頭馬,馬前馬後少跟隨。

  傢人招下十數個,有錢沒勢被人欺。

  一銓銓到知縣位,又說官小職位卑。

  一攀攀到閣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朝南面做天下,又想神仙下象棋。

  洞賓陪他把棋下,又問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做下,閻王發牌鬼來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升到天上還嫌低。

  朱載堉的十二平均律

  把一組音(八度)分成十二個半音音程的律制,各相鄰兩律之間的振動數之比完全相等,亦稱“十二等程律”。

  朱載堉總結前人樂律理論基礎,通過精密計算和科學實驗,成功地發現十二平均律的等比數列規律,稱其為密率,在其<律學新說>卷一中, 他概述的計算方法:“創立新法:置一尺為實,以密率除之,凡十二遍。”

  <律呂精義·內篇>卷一中“蓋十二律黃鐘為始,應鐘為終,終而復始,循環無端。……是故各律皆以黃鐘……為實,皆以應鐘倍數1。059463……為法除之,即得其次律也。”

  為瞭閱讀方便,引文中用阿拉伯數字代替瞭原文中的漢字數字。用這種方法確定的各律相應弦長,其音程相等,完全可以滿足音樂演奏中旋宮轉調的要求。這也正是現代國際音樂中通用的十二平均律。而早在明代朱載堉就發明瞭十二平均律,對樂史做出突出貢獻。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