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2:31:49
董仲舒,中國儒傢學派不得不提的一個人,漢武帝“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就是受其影響。其一生所著不計其數,其中《公羊春秋》、《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流傳至今。他創立瞭新的儒學思想體系,並被譽為公羊大師、儒傢大儒,那麼,想知道董仲舒是哪個朝代的人嗎?以下文章小編將為您揭曉西漢著名的思想傢董仲舒簡介。
董仲舒是哪個朝代的人?
董仲舒,是西漢一位與時俱進的思想傢,西漢時期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傢和今文經學大師。
董仲舒出生年代(公元前179~公元前104)中國漢代思想傢,政治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公元前134,也就是漢武帝元光元年,董仲舒在著名的《 舉賢良對策》中,提出他的哲學“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表彰六經”的主張。
他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
他把儒傢的倫理思想概括為“三綱五常”,漢武帝采納瞭董仲舒的建議,從此儒學開始成為官方哲學,並延續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統”、“天人感應”理論,為後世封建統治者提供瞭統治的理論基礎。時至今日,仍有學者在研究他的思想體系及故裡等方面的文化,他的著作匯集於《春秋繁露》。
西漢思想傢董仲舒簡介
公元前179年董仲舒出生於廣川一傢有大批藏書的大地主階級傢庭。在漢景帝時當瞭博士,掌管經學講授。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征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瞭“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罷黜百傢,表彰六經”的主張。
董仲舒認為,“道之大原出於天”,自然、人事都受制於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應該是統一的。董仲舒的儒傢思想大大維護瞭漢武帝的集權統治,為當時社會政治和經濟的穩定做出瞭一時的貢獻。
公元前134年式漢武帝元年,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劉非國相10年,直到公元前125年,任膠西王劉端國相,4年後辭職回傢。
董仲舒創立新的思想體系
此後,董仲舒居傢著書,朝廷每有大議,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傢而問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為依據,將周代以來的宗教天道觀和陰陽、五行學說結合起來,吸收法傢、道傢、陰陽傢思想,建立瞭一個新的思想體系,成為漢代的官方統治哲學,對當時社會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學、政治、社會、歷史問題,給予瞭較為系統的回答。
董仲舒一生經歷瞭文景之治,漢武盛世,這是西漢王朝的極盛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國力空前強盛,人民安居樂業。
董仲舒被尊稱為"儒者宗"
在思想文化方面,漢武帝采納瞭董仲舒思想要大一統的建議之後,施行瞭"罷黜百傢,獨尊儒術"政策,將儒學作為正統思想,從此漢代思想界樹起瞭儒學的權威,產生瞭中國特有的經學以及經學傳統。漢代立五經博士,明經取士,形成經學思潮,董仲舒被視為"儒者宗"。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於傢中病卒,葬於西漢京師長安西郊,有一次漢武帝經過他的墓地,為瞭表彰其對漢王朝的貢獻,特下馬致意。由此,董仲舒的墓地,又名為"下馬陵"。
以上是關於董仲舒的信息,如您還想要瞭解更多歷史人物的相關信息,敬請關註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