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1 22:39:32
我國近代最好的軍校黃埔軍校,曾培育出不少優秀的軍官,為我國在軍事領域創造出不少人才。當然,每個學校都那麼一位學霸,學習好得讓人映象深刻。那麼我們今天將說說黃埔軍校第一學霸的故事,瞭解智慧與顏值擔當的學霸——蔣先雲。
蔣先雲在校的表現
1902年8月17日,蔣先雲生於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大坪塘村,父親蔣繼堃是清末秀才,為人忠厚正直;母親肖玉秀,樸實勤勞;蔣先雲兄弟姐妹8人,蔣先雲排行最小,1917年他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五四”期間,在毛澤東的領導下,蔣先雲任湘南學生聯合會第一屆總幹事,與夏明翰、黃靜源共同領導組織湘南25個縣學生罷課運動。他在校期間組織革命團體“心社”,創辦《嶷麓警鐘》月刊,開瞭湘南革命組織之先河。
身為湘南學生運動領袖,蔣先雲頗得毛澤東的贊賞。1921年,經毛澤東介紹,蔣先雲加入瞭中共,第二年,蔣先雲參與瞭與李立三、劉少奇組織領導的安源路礦大罷工,隨即成長為工人運動領袖。
1924年春,黃埔軍校第一期開始招生,吸引瞭全國一大批有志青年踴躍報名。蔣先雲也由中共湖南黨組織選派,經毛澤東、夏曦、袁達時介紹投考黃埔軍校。當時考試要求非常嚴格,報考者要經過初試、復試、總考試三關,先在全國19個省區進行招生初試,然後再到上海、重慶等市進行大地區范圍的復試,合格後方可到廣州參加總考試。
時任國民黨中央候補執行委員的毛澤東,負責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並負責黃埔軍校在上海地區(長江流域及其以北各省)考生復試工作。蔣先雲通過初試、復試後,到達廣州參加總考試。總考試包括國文、數學、歷史、地理等科目,在1200餘名考生中,蔣先雲名列第一。
令人驚嘆的是,從入學開始一直到畢業考試,蔣先雲囊括瞭所有科目成績的第一名,且與陳賡、賀衷寒並稱“黃埔三傑”。廖仲愷驚嘆他是“軍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據周恩來回憶,蔣介石也把蔣先雲視為自己最得意的學生。蔣先雲也因之而成為瞭唯一獲得毛澤東與蔣介石共同賞識的學子。
當時按照國共兩黨合作的決策,在軍校裡要求師生們一律參加國民黨,由於蔣先雲進校前已經參加瞭共產黨,也遵照學校的決定參加國民黨,成為跨黨的黨員,由此他成為瞭國共兩黨都倚重的驕子,師生敬重的寵兒,一面揚威軍校內外的旗幟。蔣介石曾聲言:“將來革命成功後解甲歸田,黃埔軍校這些龍虎之士隻有蔣先雲才能指揮。”
1924年3月19日,蔣先雲從上海回到長沙,與李祗欣(湖南省醴陵縣人,李立三同志的胞妹,中共黨員)喜結良緣。
蔣先雲在黃埔軍校期間很活躍,擔任中共黃埔特別支部第一任書記,在廖仲愷、周恩來的幫助下,他牽頭創建中國青年軍人聯合會並任主席,發表瞭多篇革命文章,成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和威望的學生,影響瞭一大批青年軍人(包括開國元帥徐向前、紅軍高級將領左權),很多有志青年軍人把“青年軍人聯合會”作為他們革命精神的寄托,會員由開始的2000多人迅速發展到20000多人,活動范圍由黃埔軍校延展到在廣東的軍隊和滇、桂、湘所設的軍校,進而遍及全國,成為一代青年軍人中大部分走革命道路的導航站。後來從黃埔軍校走出瞭許多共產黨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與蔣先雲等人的宣傳鼓動和思想灌輸分不開的。
蔣先雲畢業後的事跡
1925年初,蔣先雲畢業留校,擔任校長蔣介石的秘書。2月,“小蔣”隨“老蔣”參加第一次東征,兩次負傷;6月在廣州平定“楊劉”叛亂中,隻身帶領一個連沖進市中心,占領瞭滇軍總指揮部,立下奇功;8月又參加第二次東征,已擔任第1軍3師7團黨代表的他在三次負傷的情況下,親率敢死隊一舉攻占瞭“歷史上從未被攻克過”的惠州城。
蔣先雲雖深得蔣介石的鐘愛和青睞,並被迅速提拔,但他卻信仰篤定、剛正不阿,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生後,蔣介石以“中將教育長”的職務誘使他脫離共產黨,具有雙重黨員身份的蔣先雲,卻第一個公開聲明脫離瞭國民黨。
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後,蔣先雲任北伐軍總司令部機要秘書,“北伐文告,多出其手”,旋任補充第五團團長,授陸軍少將軍銜,轉戰粵、湘、贛、鄂。蔣介石數次派人力邀蔣先雲,許以第1軍第1師師長之職,前提是“必須發表退出共產黨的聲明”。蔣先雲不為所動,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