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52:20
攝政王如果在這兩個問題上繼續讓步,比如及時解散第一屆責任內閣,及時廢除鐵路幹線國有政策,或許可以平息各地的動蕩,但是這種處理方式也一定對政治統治構成極大的信譽危機。
局勢相激相蕩,終於因武昌新軍嘩變而破局。稍後,灤州兵諫,攝政王在各方壓力下,一方面宣佈接受加快憲政改革步伐,發佈《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改組內閣,授權袁世凱組閣;另一方面見機行事,宣佈辭去監國攝政王職務,以便袁世凱協助隆裕太後從頭來收拾舊河山。
對於載灃這幾年的作為,特別是最後的辭位之舉,見仁見智,各有說辭。但不可否認的是,載灃最大的功績,就是和隆裕太後一起避免瞭國傢的再次內戰,以一個王朝的退出換來瞭勉強的五族共和。
後人多嘆惜於載灃的平和,甚至平庸,但實際上載灃性情敦厚,有大局意識和國傢觀念,沒有在最終關頭強硬地領導王公貴族們負隅頑抗。誰又能說這不是最優秀的政治品質,誰又能說這不是對國傢民族負責任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