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受到蔣中正熱捧的歷史人物是誰

2016-08-13 13:53:38

  蔣介石熱捧“王安石政治經濟學”

  近來在網上看到這樣一道高考模擬試題: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國民黨政府決定推行訓政及地方自治。為此,1935年蔣介石致電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會熊公哲,“令其對王安石遺規作一深切研究,並作廬山訓練教材之一”。據此判斷,最有可能被“深切研究”的“王安石遺規”是

  A.將兵法 B.保甲法 C.保馬法 D.均輸法

  這道試題的設計很巧妙,將古代史和近代史的知識結合起來考察。不過其中涉及到的具體內容貌似合理,實際上多有訛誤。

  “1935年蔣介石致電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會熊公哲”雲雲,雖然見諸好幾本學術論著,但恐怕是以訛傳訛。這些論著有的不註出處,有的註明是引自詹壽山《王安石之研究》一文,該文發表在1935年8月《河南政治月刊》5卷8期。這篇文章開頭即說:“5月28日上海新聞報載蔣令熊式輝研究王安石政治經濟。”並載其原文:

  蔣委員長近電熊式輝,囑研究王安石政治經濟學,先將其青苗、均輸、市易、募役、農田水利與方田均利、保甲裁兵諸政,切實研究。在暑假訓練時,可作訓練材料之一,並欲在贛設臨川學會,專講王安石之學,教廳現正籌設該項學會,請新舊學者,先行研究講演。

  熊式輝是當時江西省政府主席,當時《江西省政府公報》載其5月23日簽署的公牘《奉委員長蔣電敕研究王安石政治經濟學等因令仰遵照》,載蔣電原文如下:

  王安石政治經濟學不可不提倡研究,此乃為中國唯一之政治傢,請兄等先將其青苗均輸市易募役農田水利,與方田均稅保甲裁兵諸政,切實研究,在暑假訓練時可作訓練材料之一,而其浚黃河與清汴河更為豫省所應急切推理者,如恐個人研究不精,可請新舊學者先行研究講演,或者江西組織臨川學會,專講王安石之學,以資研究也。其書可先看上海廣智書局出版之王荊公,即梁啟超所著六大政治傢之一也。又中華書局最近出版張居正傳評一書,更不可不急閱也。

  另外《行政效率》1935年第2卷第12期也刊載瞭《蔣委員長註意王安石學說》一文,所指亦為此事。

蔣介石電文

  可見1935年蔣介石確實提倡研究王安石,但是並非電令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會熊公哲,而是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而且蔣並沒有特別說明要研究王安石的哪一項新法,各項新法都在研究之列,統稱之為“王安石政治經濟學”。

  公務員讀物:熊公哲著《王安石政略》

  不過蔣介石倡導研究王安石一事隨後即和熊公哲大有關系。熊公哲(1895-1990),字翰叔,江西奉新人,1921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後歷任華北大學、江西心遠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政治大學等校教授,後赴臺。(其生平見廖作琦《我所知國學大師熊公哲》,《傳記文學》1998年1月,第72卷第1期)1922年在商務印書館出版其首部學術專著《荀卿學案》,從中可窺見其舊學功底深厚(熊公哲註釋《荀子》的著作近來在大陸出版,發行甚廣)。

  193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瞭他的《王安石政略》,其時任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會主任。這個研究會是在蔣介石倡導研究王安石之後成立的,當時河南省政府主席、開封綏靖公署主任劉峙邀請瞭十多位學者參與其事,而眾人推熊公哲擔任此責。熊公哲此時的職務是開封綏靖公署上校秘書,即為劉峙僚屬。熊公哲在自序中說此書乃1935年冬天匆匆寫成,之後河南省府將其付梓(按:署名為河南省政府王安石政略研究委員會),以備公務員一時之需,1936年初內政部召各省縣長、公安局長,聚之都城,講習縣市行政,遂加印《王安石政略》,加印時署名改為熊公哲,後由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

《王安石政略》一書

  政界高官為《王安石政略》作序

  《王安石政略》一書影響甚大。內政部部長蔣作賓、河南省政府主席劉峙分別為之作序。蔣序中說:

  自海通以後,西學東漸,變法維新之說,日騰播於士大夫之口。安石之新法,亦遂為時論所推重,較之前此之稱譽安石,如陸象山、顏習齋輩,殆又過之。惟是安石銳意欲行之新法,所為權制兼並、均濟貧乏者,果與現代之社會政策相吻合乎?其它理財足兵恤農興學諸端,以視泰西諸國之新政,信能小異而大同乎?此又不可不詳為剖析、以資研討者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