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3:59:16
鄖公張亮十六。644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張亮被拜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當時,高句麗軍劫營,張亮膽小,“無計策,但踞胡床,直視而無所言”,嚇得不敢動彈。將士們誤以為張亮鎮定,在副將張金樹帶領下擊退瞭高句麗軍。太宗歸國,將張亮逮捕,但並未細究其過。後張亮崇信術士,聽信他們的蠱惑,漸有謀反之心。646年,陜州人常德告發張亮養五百義子,意圖不軌。太宗命馬周調查此事確鑿。太宗與百官議論,定張亮為死罪。646年,張亮在長安西市被處斬。
陳公侯君集十七。侯君集是李世民的心腹,常年擔任他的幕僚。他滅高昌時,自己私吞錢財,也不敢禁制將士競相盜竊,班師後被人揭發而下獄。他雖被免罪,卻由於嫉妒長官李靖武功卓越而晉尚書右仆射。而自己此次不得拜相,遂心懷不滿。貞觀十七年(643年),張亮密告侯君集煽動自己謀反,但太宗以缺乏旁證,未予追究。後太子李承乾同魏王李泰爭嫡日烈,各有黨羽。侯君集親善太子,策劃兵變,事發被捕。定罪後,太宗於刑前,親往質問,對以‘朕因汝從此不登凌煙閣’。侯聞言動容,拜倒大嚎,最後求皇帝念舊,留下侯門香火(當時論罪當滅族)。太宗許赦免其妻及一子(後遷嶺南),侯君集亦甘心受刑。
郯公張公謹十八。張公謹原為王世充部下,平定東突厥頡利可汗有功,封鄒國公,年三十九卒。
盧公程知節十九。程知節,本名咬金。唐高宗顯慶年間,程知節以蔥山道行軍總管領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由於他在恒篤城進行大屠殺,以及錯失戰機,返回後被免職(此戰細節可自己去瞭解)。可沒過多久,他又被授岐州刺史,持節岐州諸軍事。後上書請求辭官養老,高宗允之。唐高宗麟德二年(665年),程知節在懷德裡第去世,年七十七歲(虛歲)。
永興公虞世南二十。虞世南,隋朝佞臣虞世基之弟,被唐太宗評為五絕之人(德行、忠直、博學、文詞、書翰),貞觀十二年(638年)卒,年八十一。
渝公劉政會二十一。劉武周是李淵在太原留守時的部下,劉武周進攻太原時被俘,忠心不屈,劉武周敗亡後,獲救。貞觀九年(635年),劉政會病故。
莒公唐儉二十二。唐儉祖上是北齊大臣,與李傢是世交。貞觀初年,唐太宗一面派唐儉為使說降突厥,一面派李靖進攻突厥。李靖突襲突厥,唐儉竟奇跡般生還(可聯想漢之酈食其),後因怠於政事被貶官。顯慶元年(656年)病故,年七十八歲。
英公李勣二十三。總章二年(669年)十二月,李勣卒,享年七十六歲,唐高宗為之輟朝七日。後因其孫徐敬業反對武則天,在揚州發動起事,被族誅,李勣也被剖棺戮屍。到後來唐中宗復辟之後才平反昭雪,以禮改葬。
胡公秦瓊二十四。秦瓊晚年身多疾病,常說:“吾少長戎馬,所經二百餘陣,屢中重瘡。計吾前後出血亦數斛矣,安得不病乎?”看來他是因為歷次作戰負傷太多,所以重病纏身。貞觀十二年(638年),秦瓊去世(六十七歲),陪葬昭陵,唐太宗在他墓地內立石人石馬,以旌戰陣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