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大事記 周朝都發生瞭哪些瞭著名的戰役和事件

2016-08-13 14:17:27

  第二次,周昭王十九年(約公元前982年),周昭王派祭公辛伯攻楚,“天大日[壹],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這次渡漢水時,陰風驟起,氣候惡劣,將士驚恐,軍隊大部喪失。這次失敗歸咎於天時不利,實際上周王朝軍隊當遭到楚軍強有力的伏擊。第三次,“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貫紫微,其王南巡不返”。此年,據魯紀年推算,當為周昭王二十四年(約公元前977年)。這次攻楚,周昭王全軍復沒,周人諱言此事,模糊地說“南巡不返”。周昭王死因,《史記正義》引《帝王世紀》說:“昭王德衰,南征濟於漢,船人惡之,以膠舟進。王禦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這裡說的“船人”,就是楚人起而抗周,設計獻膠粘接的船隻,船駛至中流,膠液融化,船隻解體,周昭王及其部眾,溺水而死。屈原在《天問》中寫道:“昭後成遊,南土爰底。厥利惟何?逢彼白雉?”周昭王累累南征,當然不是為瞭貪求什麼,而是由於楚國的勃興,引起周天子的驚恐,不得不領兵親征,企圖遏制楚國的發展。周昭王攻楚及其敗亡,是我國歷史上一件大事。此後,周王朝由盛而衰,楚國則日益發展強大,逐步走上與周王室分庭抗禮的道路。

  穆王西征

  穆王元年(前976),昭王之子穆王滿即位,在位長達55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四方發展。穆王十二年(前965)曾因遊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西征犬戎,獲其5王,並把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前961年,乘著征討犬戎的勝利,穆王向西行,一直到達瞭青海東部一帶。艱苦的千裡往返並沒有打消穆王對西方樂土的向往。據說周穆王有個善於駕車的車夫,名叫造父,造父的先人以擅長養馬駕車而著稱,中衍曾為商王大戊駕過車。造父受寵於周穆王,因而精心挑選8匹毛色相配、力量整齊的駿馬,加以調馴,名為“驊騮”、“綠耳”等,獻給周穆王。穆王乘坐8駿所駕之車,造父為馭,西行至西王母之邦,樂而忘返。周穆王環遊西北地區的真正意圖,後人有種種說法。從政治的角度看,他似乎是想向這些地區的民族展示一番周朝的力量,使他們不敢輕易反叛;或者是想轉移國內的政治矛盾,以鞏固自己的地位。殊不知,正是這種無謂的炫耀,才使周朝的勢力接著昭王的步調,進一步衰落下去。

  夷王伐戎

  厲王專利

  國人暴動

  國人暴動,又稱彘之亂,是公元前841年發生在西周首都鎬京(今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西北)的以平民為主體的暴動。

  共和行政(周召共和)

  共和行政,是中國歷史,尤其是編年史上的一件大事。正是從共和行政開始,中國的歷史有瞭確切的紀年,從此一直到今天,千百年來不曾間斷,是中國歷史得以保證延續性的重要開端。按《史記》卷十四《十二諸侯年表第二》,共和元年,歲次庚申,即公元前八四一年。

  宣王中興

  宣王中興是指周宣王即位後,任用召穆公、周定公、尹吉甫等大臣,整頓朝政,使王道已衰落的周朝王室得到一時的復興,因此史傢以“宣王中興”稱之,不過,宣王中興,為時並不長,到瞭宣王晚年,國勢又走下坡路瞭。

  烽火戲諸侯

  烽火戲諸侯,指西周時周幽王,為褒姒一笑,點燃瞭烽火臺,戲弄瞭諸侯。褒姒看瞭果然哈哈大笑。幽王很高興,因而又多次點燃烽火。後來諸侯們都不相信瞭,也就漸漸不來瞭。

  犬戎之禍

  犬戎之禍發生於西元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周幽王,鎬京殘破,於是繼位的周平王東遷至雒邑。犬戎之禍為西周與東周的歷史分界事件。

  以上是關於周朝大事件的詳情,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