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臏與龐涓的故事:“友誼小船”竟是因妒忌而打翻

2016-08-13 14:22:49

  孫臏與龐涓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這對軍事奇才同出一師,卻又相殺相殘,既讓人倍感不解又讓人心生嘆惋。那麼,孫臏與龐涓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孫臏與龐涓的“友誼小船”又是怎麼打翻的呢 ?

  同拜一師,同出一門

  孫臏與龐涓其實是有很深的淵源的,據說他們是同門師兄弟,都拜鬼谷子為師。要說這個鬼谷子真是一位厲害人物,他教出來的學生總是頗有治世行兵之才,而且總喜歡每屆都教出兩個實力不相上下的巨星級人物,然後讓他們大比拼。比如蘇秦和張儀就是同時出道的。但孫臏與龐涓之間的比拼可就沒有蘇秦和張儀那麼的和平和溫馨瞭,他們兩個的相殺相殘不僅演化成國傢之間的戰爭,而且是異常殘忍。

  龐涓當上將軍,妒忌貧民孫臏

  孫臏、龐涓學習的兵法和蘇秦、張儀學習的縱橫術一樣,都是非常高端冷門的專業。這些高材生們需要在各國君主面前把自己推銷出去才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能力。這樣就造成瞭高材生世界裡的極與極問題,如果不能出將入相,那麼很有可能最終學成瞭一門屠龍絕技,不要說榮華富貴,恐怕就連生計都可能成問題。好在當時鬼谷子等高人還沒有經濟意識,因此沒有招更多的弟子。

  孫臏和龐涓很幸運。因為根據《史記》的記載,當時兵法專業畢業的高材生隻有他們兩位。但是,這對於某位同學來說,仍然太多。這位同學就是龐涓。後來龐涓學成畢業以後,順利地通過瞭魏惠王的面試當上瞭魏國的將軍。作為戰國七雄之一的魏國軍隊首長,足以說明龐涓在軍事專業方面的真才實學,他在當時可是春風得意的很。但這份得意並沒有持續多久,龐涓就想起瞭自己那一無所成的同學孫臏。這不是因為龐涓同學太念舊,而是因為孫臏同學實在太優秀,搞得龐涓非常妒忌他。

  龐涓陷害孫臏,孫臏受刑

  龐涓的自知之明超乎想象,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比不上孫臏,既然老師當年沒有搞擴招,而另一位同學孫臏又比自己強,那麼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控制孫臏,不讓孫臏離開自己的視線。於是,龐涓用懇切的言辭給孫臏老同學寫瞭一封信。信中的內容大概是說:“老同學啊,我現在是魏國的將軍瞭,但我還是記掛著沒有出來謀事業的你,你的才華不輸於我,過來跟我一起幹事業吧。”孫臏接到這封信後樂壞瞭,感恩戴德自己的同學龐涓在混出名堂後還不忘自己這位老同學,甚至沒有仔細用兵法分析同學的動機,一廂情願地把這封來信當成瞭一個通向光明前程的聘書。於是,孫臏打點行裝朝自己的老同學處進發。

  可是到瞭老同學龐涓處後,發現老同學並沒有像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熱情款待。龐涓在魏國首都大梁見到瞭孫臏,風塵仆仆、衣著樸素的外表掩蓋不瞭名將的風采和氣度,這讓龐涓非常痛苦。龐涓深知,這樣下去,孫臏這個名將總有一天會讓求賢若渴的魏惠王或者其他渴望依靠武力稱霸的諸侯看到和發掘的。於是,龐涓狠下心來,便給和自己都沒說上幾句話的孫臏扣瞭一個罪名,然後就下令大義滅親,馬上行刑。就這樣,孫臏同學永遠失去瞭膝蓋,臉上被刺上瞭囚犯的標志。孫臏同學的孫臏之名就由此產生瞭。

  龐涓陷害卻不殺孫臏的原因

  從龐涓同學對孫臏同學實施的暴行來看,龐涓不僅有自知之明,而且心理似乎有些變態。其實,龐涓如果僅僅是為瞭防止孫臏有一天會後來居上,以他的魏國將軍身份完全可以直接殺掉孫臏,徹底根除後患。然而龐涓卻偏偏留下瞭孫臏的性命,把自己當年的同窗好友、現在潛在的競爭對手變成殘疾人。談到龐涓為何會如此陷害孫臏卻沒有殺害孫臏,終其原因不外乎是以下幾個:

  其一、龐涓這麼大張旗鼓的給孫臏按一個罪名,既是怕自己會擔上一個殘殺同學的罵名,更是為瞭彰顯自己的大公無私。如果孫臏就這樣默默的死瞭,反而不能損傷孫臏的名聲,給他安一個罪名,讓魏國的君主和其他諸侯都對他產生偏見,因此也不會重用他。

  其二、龐涓把孫臏變成殘疾人,卻留下他的性命茍活於世上,這是對於一個有才能抱負之人莫大的打擊和摧殘。龐涓渴望看著這位往昔比自己才能出眾的對手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從而得到一種變態的快感。這種心理和呂雉將戚夫人做成“人彘”時的心理是一樣的。當然,讓龐涓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孫臏在這種條件下都可以翻身,並為齊威王所重用,並在桂陵之戰中擒獲龐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