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27:33
這時,撤退路線有兩條,北路和南路,北路極易遭到瓦剌軍隊的側面攻擊,非常危險,所以明英宗選擇瞭路途較遠的南路。但是,明英宗始終沒有得到獨石兵潰,阿剌知院已經殺到居庸關城下,並且等待多日的消息。所以率大軍直趨居庸關。
也先見到明軍撤退,率軍3萬追殺過來。尾隨明軍。
幾十萬大軍在明英宗、王振胡亂的指揮下越來越混亂,士兵疲弊不堪。8月初十到達宣府時,也先兵馬追到,恭順侯吳克忠任殿軍抵禦,兵敗戰死。之後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4萬人出戰。結果又被包圍全殲。
也先發現明軍不堪一擊,膽氣頓壯,準備與之決戰。
8月14日,英宗大軍到達土木堡,這裡僅離懷來20裡。但是前方的懷來已經被蒙古軍占領,那是阿剌知院的騎兵,早已在此很多時日。這裡的很多堡壘被明軍拋棄,糧草很多,阿剌知院的部隊索性住瞭下來。
次日,也先率軍趕到,為瞭爭取時間,他身邊隻有先頭部隊2萬騎兵,但仍然迅速占據桑幹河,阿剌知院的數萬騎兵也全部趕來支援,埋伏於附近,將明軍包圍。
明軍雖然無能,但畢竟人數眾多,也先知道強攻無法取勝,於是主動派遣使節談和,騙得英宗將營中所帶金銀珠寶交出,便偽裝撤退。
看到也先準備解圍,王振斷然下令全軍立即開拔。在這樣的命令下,明軍行列大亂,士兵爭先奔逃。
一直等待這一刻的也先立即集結騎兵四面突擊,蹂陣而入。
於是明軍大潰敗,損失過半。明英宗被俘,這著名的“土木之變”。
但是,也先夢寐以求的,是建立自己的帝國,代替黃金傢族成為蒙古的可汗。如果這個時候攻陷瞭北京,最為得益的,便是北元的“岱總汗”脫脫不花,自己若要篡位反而會增加困難。於是,他帶著英宗皇帝於24日出邊,到威寧海子、九十九泉、黑河等地“觀光旅遊”,在大青山兩側遊牧一個多月,才又進入明邊,決定將英宗皇帝送還北京,讓明朝皇帝感激自己,從而不幹涉自己篡位。
而這個時候,大明朝中的兵部尚書於謙已經和朝臣們擁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下詔各地兵馬勤王,在北京集結瞭20餘萬軍隊,下定決心不會答應也先的任何條件。
而也先陣營中,脫脫不花汗在得知俘虜英宗後,迅速從遼東趕來與也先匯合,希望一鼓作氣拿下北京,“還於舊都”。但沒想到也先根本沒有進攻北京的意思,隻是想把英宗送回,獲取更多利益。脫脫不花汗於是再次消極怠工,到古北口後頓兵不前。知院阿剌在此次南征中所部損失不小,而也先的繳獲最多卻不分與他,於是也磨洋工,在宣府停留。
也先失去瞭先機,又沒有瞭戰友的配合,單獨到北京後,明朝君臣拒不迎接英宗。雙方激戰五天,也先損失慘重,弟弟孛羅、大將卯那亥戰死,兵力損失數萬,無奈之下隻得撤兵。北京保衛戰結束。
於謙是推立朱祁鈺的主要大臣,也是朱祁鈺的親信,而朱祁鎮最為痛恨的人就是他的弟弟朱祁鈺,徐有貞決定利用這一點加深朱祁鎮對於謙的反感,同時徐有貞還編造瞭一個謊言,說於謙有意請外地藩王到京城接替皇位,並堅決反對朱見深繼位。
做好瞭這些準備之後,他去見朱祁鎮,在他看來朱祁鎮一定會同意殺掉於謙。
可是事情的發展大大出乎他所料。
徐有貞在朱祁鎮面前慷慨陳詞,說於謙不願和談、擁立新君、是想置太上皇於死地,如此之人,應該殺之後快等等等等。
可是朱祁鎮卻隻是笑著搖瞭搖頭,對徐有貞說道:"於謙是有功的。"(謙實有功)
徐有貞傻眼瞭。
他把朱祁鎮看得太簡單瞭,這位太上皇飽經風雨,深通人心,對徐有貞的動機一清二楚,他知道徐有貞這樣做是想報私仇,卻想借刀殺人,讓他背一個殺功臣的惡名,這種虧本買賣,他怎麼肯幹?
徐有貞急瞭,如果留著於謙,將來一旦復起,自己必將性命不保,情急之下,他想出瞭另一個殺於謙的理由。
他相信,隻要把這個理由說出來,於謙就必死無疑!
於謙非死不可!
徐有貞昂頭大聲說道:"不殺於謙,此舉無名!"
朱祁鎮被驚醒瞭,他突然意識到,徐有貞是對的。
所謂奪門之變是一場政變,並沒有正當的名義,而照徐有貞所說,於謙等大臣都是準備立外藩王為帝的,是反對自己的,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殺掉於謙,樹立一個陰謀集團的典型,向舉國上下表明自己行為的被迫性和正義性,奪門之變的合法性就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