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十大高僧 唐玄奘僅排第五

2016-08-13 14:27:46

  古代十大高僧NO.8以法濟世:法藏

  法藏 (公元643--712年),唐朝佛學高僧,武則天賜號賢首,世稱“賢首國師”。華嚴宗實際開創者,宗內稱為三祖。本康居國人,共祖父僑居長安,以康為姓。

  17歲入太白山求法。後去雲華寺師事智儼,聽講《華嚴經》,得其嫡傳。高宗咸亨元年(670),榮國夫人楊氏死,武後施宅為太原寺,度僧以樹福田。於是同學道成、薄法及京城其他大德連狀薦舉,度他為僧,得受沙彌戒。先後於太原寺、雲華寺講《華嚴經》,武後命京城十大德為授具足戒,並賜以賢首之名,人稱“賢首國師”。為使武則天契入華嚴境界,法藏指殿前金獅子為喻,深入淺出廣闡妙義,其文字記錄便是著名的《金獅子章》。

  此後,廣事講說、著述並參加譯經。證聖元年(695)於闐沙門實叉難陀在洛陽大遍空寺,重譯《華嚴經》,他奉詔筆受。新譯《華嚴經》,雖較舊譯增加瞭《如來現相》、《普賢三昧》、《華藏世界》、《十定》等品,卻仍有脫漏。他用晉、唐兩譯對勘梵本,並把中印度沙門地婆訶羅在長安補譯的《入法界品》闕文補在新譯的脫漏處,使現行《華嚴經》得以完善。聖歷一年(699),新譯《華嚴經》告成,詔令法藏在洛陽佛授記寺宣講,深得武後賞識。他還參加翻譯瞭《密嚴經》、《金光最勝王經》、《大寶積經》、《顯識論》、《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等多種經論。

  古代十大高僧NO.7 禪宗祖師:惠能

  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盧氏,唐代嶺南新州(今廣東新興縣)人,祖籍范陽涿(今河北涿州市)人。佛教禪宗祖師,得黃梅五祖弘忍傳授衣缽,繼承東山法門,為禪宗第六祖,世稱“禪宗六祖”。唐中宗追益大鑒禪師。是中國歷史上有重大影響的佛教高僧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偉大思想傢。

  他出身貧寒、目不識丁,卻在24歲時,以行者之身,成為瞭佛祖釋迦牟尼血脈嫡傳的佛教第三十三代祖師爺。而後,他又遭人追殺,被迫隱姓埋名15年……是他將達摩撒下的禪的種子培育成瞭慘天大樹,並使之蔚然成林;是他實現瞭印度佛教中國化,玄學佛教生活化,貴族佛教平民化(都市佛教山林化),義理佛教實用化;是他對傳統佛教進行瞭重大改革,高揚“頓悟成佛”的大旗,恰似風行草偃,不但使得禪宗其他流派盡歸其宗,而且,他所創立的禪法,幾乎成瞭漢傳佛教的代名詞,所謂中國佛教,其特質在禪。其後,禪宗百花齊放,爭奇鬥研,大師輩出,五傢七宗相繼建立,開創瞭光耀千秋的輝煌局面。慧能從一個不識字的樵夫,成為享譽青史的一代宗師,被西方人稱作“東方耶穌”。

  慧能著名的四句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典型地體現瞭其唯心觀點。慧能認為,“佛性”是人心本有的,人們在選擇“成佛”道路時,要有堅定的主觀信仰,相信自己的內心,這樣就可以解脫苦難。

  延和元年(712年)惠能回至新州,命門人建報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圓寂於新州國恩寺,世壽七十六,唐憲宗益號大鑒禪師。惠能圓寂後,其真身不壞,被運回韶州(今廣東韶關)曹溪,其門人裹綜塗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真身塑像至今還保存在南華寺,供奉在六祖殿中。

  古代十大高僧NO.6 著名唐僧:義凈

  義凈(公元635—713年)俗姓張,字文明,祖籍范陽(今河北涿縣),一說齊州(山東省濟南市)山荏人,唐代高僧,為我國著名之經佛經翻譯傢、旅行傢。

  幼年出傢,天性穎慧,遍訪名德,博覽群籍。年十五即仰慕法顯、玄奘之西遊,二十歲受具足戒。於咸亨二年(671)經由廣州,取道海路,經室利弗逝(蘇門答蠟巴鄰旁,Palembang)至印度,一一巡禮鷲峰、雞足山、鹿野苑、祇員精舍等佛教聖跡後,往那爛陀寺勤學十年,後又至蘇門答蠟遊學七年。歷遊三十餘國,返國時,攜梵本經論約四百部、舍利三百粒至洛陽,武後親至上東門外迎接,敕住佛授記寺。其後慘與華嚴經之新譯,與戒律、唯識、密教等書籍之漢譯工作。自聖歷二年(699)迄景雲二年(711),歷時十二年,譯出五十六部,共二三○卷,其中以律部典籍居多,今所傳有部毗奈耶等之諸律大多出自其手,與鳩摩邏什、真諦、玄奘等共稱四大譯經傢。師於譯述之餘,亦常以律范教授後學,盛傳京洛。著有南海寄歸內法傳四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並首傳印度拼音之法。著作中備載印度南海諸國僧人之生活、風俗、習慣等,系瞭解當時印度之重要資料。先天二年正月入寂,世壽七十九。建塔於洛陽龍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