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借荊州不還被人嘲諷三國的偽君子

2016-08-13 14:33:57

  劉備是蜀國的君王,他在赤壁之戰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但是歷史卻有這樣一句諺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難道歷史真相說劉備是一個偽君子?帶著疑問,下面就跟隨中國小編一起去瞭解下詳情吧。 

  赤壁之戰奪荊州

  那麼我們先瞭解下劉備是怎麼樣一個人,是《三國演義》裡的仁德之君,還是現在各種評書裡實在的織席販履之輩,我們已經無從考證瞭。但是,僅僅是針對劉備借荊州南郡這件事情,他真的是沒有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任何一部有關三國的歷史紀錄文獻中,都提到瞭劉備在自己獲得益州後,以及孫權和魯肅的再三要求,確實是歸還瞭一部分的荊州土地。

  眾所皆知的是,曹操在與那時的大梟雄冀州袁本初官渡大戰後,除瞭東北角的烏丸之外,算是真正統一瞭北方,成為瞭雄踞一方的絕對霸主。世界有多大,曹阿瞞的野心就有多大,於是乎,“銅雀春深鎖二喬"就成瞭曹操的下一個目標,赤壁之戰的主戰場荊州就這樣進入瞭歷史的潮流之中。

  荊州位於長江的中遊,往下就是孫吳的江東,往上就是劉備的全部傢底益州,往北則是虎視眈眈的曹老板,所以這樣的戰略地位無需多說瞭。荊州有七郡,分別是治所所在地南陽郡,以及南郡,江夏郡,長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陽郡(後來還分出瞭一個襄陽郡,這裡的介紹不影響,故不提及)。

  赤壁之戰曹操的魏軍落敗,曹操軍隊在退還北方的路途中,還不忘鞏固自己先前得到的南陽郡,由曹仁駐守。戰勝的周瑜則是大舉進兵,廢瞭很大的勁,得到瞭靠近江東地帶的南郡,江夏郡以及武陵郡,由我們熟悉的黃蓋統領。在整場赤壁之戰近乎是打醬油的劉備,則是在諸葛亮的精密安排下,不費吹飛之力拿下瞭長沙郡,零陵郡和桂陽郡。當然瞭,劉備得到的三郡算是荊州的貧困地帶瞭,但是終歸是有瞭自己的一個棲身之所,也算是大大的成就。

  在周大都督死後,老好人魯肅成瞭吳國的新一任軍事統領,它是一個極力推崇孫劉友好的人,也是在他的大力幫助下,孫權借出瞭南郡,以來維持已經岌岌可危的孫劉聯盟。當然瞭,這樣涉及國傢領土完整的大型交易,肯定是有著明確的借據條例的,那就是我們所熟知的“若得益州,必還荊州”的這個條件瞭。  

  劉備未歸還荊州

  劉備在進川之後,實力大增,內心的欲望自然也是越來越大瞭,簡而言之,他肯定也是不願意歸還荊州的那幾個郡瞭。然而自詡是民心為重的劉備,還是礙於自己的實力不足以抗拒曹魏,還是要依靠孫權的相互挾持,以及吳國歷任大都督的不斷催促,更是因為那時的劉備正在用兵於漢中的戰事,擔心孫權有什麼出格之舉,就“大方”依據條約的約定,歸還荊州,但是你能指望他全還麼,怎麼可能!劉備又和孫權談起瞭交易,反正就是你來我往的態勢,什麼為瞭漢傢的天下啊,什麼你我是一條船上的螞蚱之類的。

  最終決定,雙方以荊州境內的湘水為界,孫權拿走長沙郡,江夏郡以及桂陽郡,劉備獲得南郡,零陵郡以及武陵郡(沒錯,就是那個桃花源所在地)。所以呢,總體來說,劉備不僅還掉瞭一郡,還主動讓出瞭一郡,真是“大方”啊。

  綜其這樣的歷史現實,我們是不能說劉備是一個有借無還的人,但是他的人品也就可見一斑瞭。不過在那一個分地必爭的年代,誰的野心和欲望都是靠著這一座座城池,一對對人馬堆積出來的。

  以上是關於劉備借荊州的相關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