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34:03
眾所周知,傳統的工作餐是指國傢工作人員在工作之時,國傢免費給予的餐食。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餐的標準也在日益變化。可是你知道嗎?工作餐其實並不是在現代才衍生的,早在唐朝,就已經有瞭工作餐的先例。那麼,唐朝的標準工作餐是怎麼樣的呢?讓我們來圍觀一下吧。
工作餐的由來
唐明皇李隆基在剛登基之時便沿用李唐傢族的傳統:勵精圖治、重用賢臣、耐心聽取群臣的建議。所以在李隆基在位前期,唐朝成為周邊國傢中最為富庶的國傢,百姓安居樂業,李唐王朝繼貞觀之治後再次進入瞭又一盛世——開元盛世。
這個時期的李隆基任用賢能,並格外優待重臣,為瞭拉攏朝廷重臣的心,他甚至為這些官員提供瞭免費的“工作餐”,開啟瞭工作餐的先河。據《大唐新語》記載:“(唐玄宗)上曰:‘蘇頲可除中書侍郎,仍令移入政事院,便供政事食。’ …… 有政事食,自頲始也 "。蘇頲當時深受唐玄宗李隆基的寵信,他每天辦完政務後,
唐玄宗都給他提供餐食。此後,唐朝便開始瞭宰相重臣們每天辦完公事後在政事堂吃“工作餐”的慣例。
工作餐的最高標準
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的經濟水平及國力都呈江河日下之勢,經過暴亂的唐朝百廢待興,幾乎無人可用。唐代宗繼位後非常倚重宰相王縉、元載,並繼用唐玄宗的做法,給他們提供豐盛的“工作餐”。據說,唐代宗賜予王縉、元載的“工作餐”都是皇傢禦膳房烹送的,那規格標準都是比照王公貴族定制的。不僅飯菜豐盛精致,量也是特別的大,可以供十個人享用。這是唐朝時期最高標準的“工作餐”瞭。這樣的慣例一直延至唐代宗後期,因國庫吃緊,朝臣提議廢除開銷巨大的宰相“工作餐”規制。皇帝也深感“工作餐”給國傢帶來瞭巨大壓力,於是批準撤銷 瞭“工作餐 ”的供應。
工作餐的文化
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工作餐”並非隻是宰相才有特權享用,唐朝禦史臺也有 " 公堂會食 " 這一慣例。每個官員在辦公處吃 " 工作餐 " 時,都有自己固定的席位。" 公堂會食,侍禦史設榻於南,而主簿在北,兩院分為東西,故侍禦史又被稱為‘南榻’。"官員在辦事處吃“工作餐”時,因座位而衍生出官號別稱,這也成瞭唐朝文化裡的一大特色。
唐朝重臣在一起吃“工作餐”不僅體現出深為皇帝重用,更是一個突顯自己文化和地位的機會。按唐朝慣例,朝臣在一起吃“工作餐”時,邊吃邊溝通是件常事。唐德宗時期,宰相楊炎因嫌棄宰相盧杞的長相醜陋及沒有文化而不願與他一同吃“工作餐”和討論政事。宰相盧杞很記仇且又得皇帝寵信,遂設計害死瞭楊炎。
唐朝創記錄的 " 工作餐 "
唐朝的 " 工作餐 " 曾創下過歷史記錄。據《資治通鑒》記載,唐玄宗時期為瞭加強地方的吏治,穩固政權,唐玄宗從中央各衙門選拔瞭一批有能力聲望的官員,如尚書左丞楊承令、大理卿源廣裕等十一人,前往地方任職。為瞭安撫這些欽派大臣的心,在他們去上任時,朝廷特地在洛水岸邊的驛站安排瞭一次 " 工作餐 " 為他們送行。這次的“工作餐”在唐史中做瞭詳細的記載。參加這次送行的都是朝廷重臣,人數眾多。皇帝 " 賜以禦膳 ",盛唐皇傢的大餐美味。而且,在吃 " 工作餐 " 時一邊有皇傢歌舞樂隊演奏助興,一邊有宮廷歌妓載歌載舞,笙歌燕舞,場面極其壯觀。在用餐過程中,皇帝李隆基給上任官員們寫的十韻詩,將氣氛推向瞭高潮。如此榮寵規格的餐宴使這次洛水之濱的 " 工作餐 " 名留史冊。
而唐代宗時期,為瞭表示對平叛功臣郭子儀的禮遇,更是大肆鋪張招待其吃“工作餐”。據記載,這個 " 工作餐 " 招待費用 " 一會之費至十萬緡 "。
唐代宗大歷二年(767 年)二月,中興功臣郭子儀入朝覲見。為表示對平定叛亂勛臣的禮遇,唐代宗從國庫撥錢 " 命元載、王縉、魚朝恩等互置酒於其第 " 輪流請郭子儀吃飯。據說這個 " 工作餐 " 招待費用 " 一會之費至十萬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