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史解析: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對比

2016-08-13 14:37:26

  中國歷史上有兩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分別是三國時期的赤壁之後和晉朝時期的淝水之戰。兩場戰役都是中國北方軍隊輸給南方的戰役。那麼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相同點在哪?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不同點在那?下面中國小編將為大傢解析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對比。

  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相同點:

  1. 兩次戰役都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而且都是中國北方的幾十萬軍隊敗給中國南方的幾萬軍隊。

  2. 兩次戰爭都充滿瞭傳奇色彩。赤壁之戰讓風流倜儻、足智多謀的周瑜青史留名。蘇軾詞:“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誇的就是周瑜。淝水之戰則讓“東山再起”的謝安名垂千古。

  3. 戰敗的一方,兵力雖眾,但都存在硬傷,因此才導致兵敗。赤壁之戰中,作為中國北方的曹操一方,兵強馬壯,全軍將士上下一心,但硬傷是曹操的軍隊不熟悉水性。而淝水之戰中,作為中國北方的苻堅一方,雖然也是兵強馬壯,但軍隊內部也存在硬傷。當時苻堅雖然結束瞭中國北方五胡十六國的混亂局面,完成瞭形式上的統一,但是內部異族之間的明爭暗鬥和勾心鬥角,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隨時可能爆發。這直接導致瞭苻堅軍隊在淝水之戰中的失敗。苻堅敗回北方後,鮮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萇等人果然重新分裂出去。苻堅本人也在兩年後被姚萇俘殺。  

  赤壁之戰與淝水之戰的不同之處:

  1. 兩次戰役中的人員構成。赤壁之戰中,無論曹操、孫權還是劉備,都是漢人,承續的是正統的中原漢族文明。也就是說,赤壁之戰中的三方,是漢族文化內部的一場戰爭。無論哪一方獲勝,都改變不瞭中華大地的主體文明基調。但淝水之戰不同。淝水之戰中的北方苻堅,代表的是北方遊牧民族文化(匈奴、羯、鮮卑、羌、氐等)。他們雖然取著漢人的名字,但他們信奉的並不是漢族文化,可以說,他們每個人手中都沾滿瞭漢族人的鮮血。所以,淝水之戰,就其精神實質而言,是異族文化和漢族文化的一場戰爭。如果淝水之戰中,中國南方漢族文化的代表----東晉戰敗的話,中華大地的主體文明基調將被改變,中國漢族核心文化有可能從此從太平洋的西海岸消失,世界歷史將因此而改變。

  2. 兩次戰役的勝負對中國歷史文化進程的正負面影響。先看赤壁之戰。如果赤壁之戰中,曹操獲勝,那麼曹操將統一全中國。按照曹操的軍事和政治才能,重新建立一個不亞於大漢的鼎盛王朝, 絕非癡人說夢。如此,中國歷史上最繁榮的大唐王朝,有可能提前幾百年就被曹操實現。當然,這僅僅是猜測罷瞭,誰也不能保證曹操如果赤壁之戰獲勝後能建立一個鼎盛的中華文明。但實際情況卻是,赤壁之戰以中國南方的獲勝作為結束,延緩瞭中國統一的進程,直接導致瞭此後賈後亂政、八王之亂、五胡亂華和後來長達幾百年的長期分裂局面。中華核心文化在五胡十六國北方異族的掠奪和屠殺中,摧殘殆盡。不幸中的萬幸,中華核心文明竟然被偏安一隅的東晉保留瞭下來,這完全要歸功於淝水之戰。

  以上是關於兩場戰役做出解析,如你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