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53:52
武則天和她丈夫的葬墓乾陵地宮一直都沒挖開。這到底存在多少秘密?不少人還在疑惑,難道挖掘的時機還不成熟?為什麼國傢一直不批準,不是資金問題,不時技術問題,那是什麼問題?帶著疑問,小編為你解密乾陵地宮為什麼不打開!
解密乾陵地宮為什麼不打開?
陜西乾陵素有考古界的“三峽工程”之稱。在位於西安西北方向的梁山主峰下,埋著唐高宗李治和大周女皇帝武則天。一對夫婦,兩朝皇帝,合葬一室,這在全世界也是極其稀罕的。半個世紀以來,發掘乾陵始終是個熱門話題,隨著我國考古技術的進步,讓武則天重見天日的時機成熟瞭麼?挖還是不挖?什麼時候挖?此時,我們呼籲國內外的有識之士參與討論,再次激活這個話題,旨在審視“科學發掘乾陵”的現實意義。
中國歷代帝陵中,乾陵是最特殊的一個。它鑿山建穴,規模宏大,收藏豐富,一男一女,兩朝皇帝,合葬一室,且1000多年間,原封未動。而武則天名揚天下,婦孺皆知,更使這座陵墓備受國內外關註。
陜西省考古界老前輩石興邦老先生,幾次撰文說,發掘乾陵的各種條件都具備瞭,時機也成熟瞭。40多年來,考古界對南唐二陵、明定陵、法門寺地宮、秦公大墓的發掘中,已積累瞭豐富的經驗,造就瞭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完全能夠勝任對乾陵的發掘工作。
發掘乾陵是陜西省政府40多年來的一種官方行為,在花重金撰寫幾十萬字、有眾多科學傢參與、異常嚴密的《唐乾陵發掘計劃》中指出:所謂發掘,就是在采用密閉系統,阻隔空氣流通的有效措施下,隻允許兩個攜帶有氧呼吸設備的無菌工作人員或機器人進入墓道,用微光攝像器材采回資料就算發掘成功。如何保護,如何展出應根據資料制定。那肯定是若幹年之後的事情瞭,這怎麼會對文物有損害?
乾陵具有全國其他帝陵目前都不具備科學發掘的五個條件:知道主墓室的位置,且準確無誤,一打就開;內藏豐富且證明沒有被盜過;花重金撰寫的發掘方案,和經多方考證的征求意見稿;幾十年不間斷的上書中央,已引起高端重視;可以證明帝陵正處於損壞之中,而要立即進行搶救的資料。
在科學發掘乾陵的客觀環境已經成熟的情況下,早一天發掘比遲一天發掘要好。“震國之寶”早日面世,對盛唐的研究可以推向一個中西文化比對的高潮;可以提升中華民族在國際上的聲望。更可以有力地促進“西部大開發”;繁榮中國的旅遊業。
對於陜西來說,經濟學傢和文物工作者們預測,乾陵一開,陜西每年最少可增加五百萬遊客,五百萬遊客會帶來多麼大的經濟效益?而這五百萬遊客又會給西部大開發帶來多少信息、多少投資?而遲遲不能進展的主觀原因是某些專傢們不願說明的私心在作怪。他們關註的並不是乾陵能不能發掘,而是對自己有什麼實際利益 希望對你有幫助。
地宮中有何無價之寶?
乾陵地宮裡,到底有多少文物呢?經過這麼多年的探測考察,一位資深的文物工作者推算:保守一些說,最少有五百噸!這還不包括墓道裡的那些條石,而那些造型各異刻有文字的條石,也是難得的文物。
根據考古工作者對乾陵主峰以下,垂直地宮的局部探測,以及對乾陵附近的陪葬墓的發掘,專傢們推測乾陵墓室的結構,是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通道,左右宮殿組成。左邊躺著唐高宗,右邊躺著武則天。
在前後通道的兩側,又各有四間石洞,洞裡裝滿瞭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在通向金剛墻的近百米過道兩旁,擺滿瞭各種金銀祭器。而最讓世人感興趣的就是那件頂尖級國寶——《蘭亭序》。史書記載,《蘭亭序》在李世民遺詔裡說是要枕在他腦袋下邊。那就是說,這件寶貝應該在昭陵,而不在乾陵。可是,五代耀州刺史溫韜把昭陵盜瞭,但在他寫的出土寶物清單上,卻並沒有《蘭亭序》,那麼十有八九《蘭亭序》就藏在乾陵裡面。乾陵一帶的民間傳聞中,早就有《蘭亭序》陪葬武則天一說。
細說起來,中國幾千年歷史上,惟一敢廢黜正統,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隻有武則天一人。她66歲時掀翻瞭李唐龍案,宮門外高懸起武周的旗幟,硬是當瞭15年皇帝,死後又敢在自己墓前豎起黑色的無字碑,一生功過任憑後人評說。唐高宗李治風流倜儻、病塌上草就遺詔,要把他生前喜歡的字畫全部隨葬入墓,估計書法大聖王羲之除《蘭亭序》之外的精品都被李治帶入瞭棺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