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4:56:53
三國戰亂,各方諸侯在黃巾起義之時不斷擴大自己的實力。形成瞭戰亂紛爭的局面,當然,那時魏國、蜀漢、東吳最為強大。 那麼關於三國是怎麼滅亡的?三國滅亡順序?帶著疑問,下面由小編解析三國滅亡的原因。
三國是怎麼滅亡的?
曹操采用袁紹謀士許攸的建議,打敗瞭袁紹,統一瞭北方,又“挾天子令諸侯”,後來魏國的強大奠定瞭基礎。當然,魏國滅亡也是死於曹操手裡: 1、曹操不能以民為貴。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而曹操不僅認為君貴民輕,而且認為“己貴民輕”,這從他的“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這句話中就可以看出來。2、曹操忌賢妒能,重武輕文。他十分愛慕像關羽、趙雲這樣的武將,但卻殺許攸、斬楊修,使魏國無出謀劃策之人,以致在蜀軍進犯時,不得不起用像司馬懿、司馬昭這樣的野心傢。司馬氏父子在滅蜀的過程中勢力不斷壯大,最終滅掉瞭魏國。
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過程中,北方諸侯之一的劉備倉皇逃竄。劉備三顧茅廬,請來瞭臥龍先生——諸葛亮相助,此人用博望之火、白河之水擋住瞭曹軍,又遊說東吳聯兵抗曹,使曹操大軍敗於赤壁。從此以後,曹操退回北方,劉備直取西川,孫權雄踞東吳。諸葛亮不僅為蜀政權做出瞭傑出貢獻,而且也促進瞭三國鼎立之勢的形成。
蜀之盛成於諸葛亮,毀於諸葛亮。昭烈帝劉備死後,蜀後主劉禪無能。按照劉備的遺囑,諸葛亮是完全可以自立為帝的,然而他不僅沒有這樣做,還未能及時而有效地規勸劉禪。街亭之戰又因用人不當而丟失瞭重要糧道——街亭。最後又將自己平生打仗的經驗傳於薑維,薑維雖有匡扶漢室之志,領兵作戰之能,但終因蜀主劉禪無能,不能重用他而被魏軍所滅。
孫策踞於江東,孫策死後,孫權即位。赤壁一戰,又使曹操滅亡東吳的美夢化為泡影,因此,孫權對東吳政權的穩固立下瞭汗馬功勞。但孫權同時也是東吳滅亡的源頭: 1、 赤壁大戰後,孫權不顧眼下抗曹大計,強奪荊州,殺死關羽,致使劉備惱羞成怒,興兵伐吳,吳蜀聯盟破裂,造成兩國元氣大傷,給魏國一個可乘之機;2、 吳國與魏國聯盟伐蜀,伐蜀未成,反倒使東吳處於到底是聯魏伐蜀,還是聯蜀伐魏的進退兩難的境地。
以上的觀點可以看出,三國的將領帶領國傢走向興盛強大,最後也帶領國傢衰落滅亡。
三國滅亡順序?
蜀漢在公元263年被魏國所滅,蜀漢滅亡。
魏國在公元265年被司馬氏所滅,國號改為晉。魏國滅亡。
吳國在公元281年被晉鍋所滅。
以上是為大傢解析三國滅亡的原因,想瞭解更多朝代滅亡的信息,請關註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