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06:15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二戰時期的主要參戰國紛紛推出國傢級哀悼日。以國傢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國民,增強現代人對國傢遭受戰爭災難歷史的記憶。
中國的國傢公祭日什麼時候推出?
在2014年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9月3日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2] ,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
隨著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日的臨近,12月7日南京市政府發佈公告,對國傢公祭日的當天活動安排告示於眾。
據介紹,12月13日當天上午10:00將舉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傢公祭儀式,現場奏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之後,約10∶01,全市主城區范圍內道路上(高速公路、繞城公路、城市高架、隧道除外)行駛的機動車(正在執行緊急任務的特種車輛除外)應當停駛鳴笛致哀1分鐘,火車、船舶同時鳴笛致哀,道路上的行人和公共場所的所有人員(正在從事特種生產作業的人員除外)也同時就地默哀1分鐘,致哀1分鐘後恢復正常。
公告還指出,在國傢公祭儀式期間(2015年12月10日零時至2015年12月13日24時),本市行政區域內禁止使用輕型和超輕型固定翼飛機、輕型直升機、滑翔機、三角翼、滑翔傘、動力傘、熱氣球、飛艇、無人機、航空(天)模型、空飄氣球、系留氣球等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的飛行活動。經政府批準用於國傢公祭儀式活動、航拍、電視轉播以及警務、應急救援、引航、氣象探測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等飛行活動的,不受本規定限制。
通告說,公安機關可以對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及其起降場采取臨時封存、封閉措施,或要求相關單位對其管理的小型航空器和空飄物采取臨時封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