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08:58
1958年11月19日,美軍的巨炮成功地運抵金門,蔣介石松瞭一口氣。23日臺灣方面三批12架F-86飛機在金門東南海面上空作例行巡邏。但是,解放軍空軍起飛六批44架殲擊機,在圍頭、廈門地區上空佯動。十一時十六分,中共聯合炮群突然向金門高炮陣地和雷達站急襲射擊,一分鐘內發彈3020發,平均每秒50發,火力密集,並且十分之猛烈。雷達波束倏然消失。
正在值班的國民黨雷達兵、高炮兵不堪重擊,紛紛放棄操作,躲進防空坑道。金門天空的大門頓時無人把守,豁然洞開。這時候解放軍預先在空中盤旋的六架米格-15偵察機,立即沖向金門,打開相機,拍下一批照片揚長而去。金門的軍事設施被中共方面一一捕獲,暴露無遺。
蔣介石獲悉這個消息後非常震怒,決定次日發動空中打擊。
9月24日的空中大戰,中共方面記載如下:
9月24日天剛放明,臺灣空軍主力第三、五、十一大隊便頻繁起降,大規模活動,多路侵入廈門、東山、南澳、平潭、閩江口、三都澳、沙埕、溫州上空,在一個相當廣闊的空域全線出擊,重點對大陸沿海各海軍基地作強行偵察……同時,伺機空戰,以宣泄昨日大陸飛機“竟敢擅闖‘禁區’、窺探金門”的憤懣。
我駐汕頭、漳州、晉江、龍田、連城、福州、路橋各機場空軍部隊亦高度戒備,不時升空,安居平五路,分矢禦八方。
九時六分,海航2師雷達顯示敵機出巢,且循其偵察機慣常飛行航線而來。師指便按簡單邏輯推斷為:敵偵察機來!未經進一步核實分析,即按照打敵偵察機之預案,命令8架米格-15和8架米格-17分兩批出航。
實際情況是,敵出動瞭偵察機不假,但其後面還悄悄跟隨著黑壓壓一片王牌主力哩。……
九時四十三分,我8架米格-17同12架F-86在清江渡上空不期而遇。敵仍采取老套戰法:以4機密集編組為單位,共分3個梯隊,各梯隊間拉開千米左右距離。第一梯隊在高空拉煙層大拉白煙,故意暴露其清晰航跡,當作“誘餌”,逗引你去“咬鉤”,後面兩個梯隊則躲在拉煙層以下隱蔽蹲守,準備著乘隙而上聚而圍之撕而啖之。
臺灣空軍的“陷阱戰法”在歷次空戰中頻頻使用,故並不新鮮,破之不難。帶隊長機大隊長薑凱於距敵50公裡左右發現敵機,見是F-86,便密切註意觀察整體敵情,從比敵約低5000米的高度,用一個果斷幹脆的大坡度轉彎拉升,占據攻擊位置,然後,置“誘餌”拉煙敵機於不顧,向著敵掩護梯隊迎頭沖去……是時,飛行員陳柏林先窮追猛攆敵長機組,航路上忽見敵僚機組距離更近,遂下偏機頭,盯牢新的獵物。陳勇不可擋,單機追敵雙機,致敵在長達四分多鐘時間內,竟隻顧逃命,全然不敢分開來反咬他。
陳在600米距離上首次開炮,不中。敵側滑躲閃,陳也跟之側滑,在400餘米距離上炮發二度,又不中。敵向右急轉鼠竄,陳亦猛蹬右舵,在更近距離上作第三次打擊,仍不中。三次“射門”,機會均好,角度亦佳,“球”卻不是低低地越欄而過,就是懸乎乎地擦框而出,偏偏不能中的入網,無奈臨門一腳的功夫不到傢,活活把人氣煞。
九霄雲端之上,雙方血拼鏖戰瞭數十回合,均無建樹,難分伯仲,各自鳴金收兵。回航路上,薑凱清點人機,單單不見瞭8號機。後來獲悉,8號王文泉在與敵激烈地盤旋絞殺中,動作過猛,技術變形,飛機跌入螺旋,四次改出,均未成功,隻得棄機跳傘,人降於瑞安以北10公裡處,機墜於瑞安以北3公裡飛雲江中。……
九時三十一分,我另一路8架米格-15在洞頭上空發現四架F-86。敵在13000米高空盤旋,行為蹊蹺怪誕,看我飛來,他並不上前迎戰,而是一圈一圈往海邊挪動,待我接近至10公裡左右,他才不緊不慢不慌不忙地右轉出海。出瞭海也不遠去,仍在那裡拉磨似地兜圈子,無聲地傳達著包藏禍心的挑釁……這批敵人企圖誘我出海,等待沿沙埕海岸北上的一路從我側後迂回合擊。
我地指即告空中:“堅決不入海作戰,迅速回航溫州空域。”……我機群返航。在溫州南30公裡處右轉彎,剛剛改平,3號機張崇德看見瞭4號王自重的飛機左右搖擺瞭幾下,突然急劇下降高度,當時空中並無敵情,事後分析可能發生瞭機械或駕駛故障,綜合判定為“反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