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5:22:42
經過巴黎槍擊事件,就目前的形式來看,各國有必要充分瞭解“伊斯蘭國”,以便在實行打擊政策時更加奏效。巴黎槍擊事件,isis組織對手無寸鐵的巴黎民眾進行屠殺,這種慘絕人寰的行為令人感到恐懼與憎恨。殘忍、泯滅人性這樣的詞似乎已經不足用來形容isis極端恐怖組織。“伊斯蘭國”已經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組織?它到底想要得到什麼?
疑問一:“統治”多大地盤?
“伊斯蘭國”的全稱“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人們平時所說的“ IS”是其英文縮寫,這是一個自稱建國的活躍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極端恐怖組織。這一組織曾攻城略地,“領土”一度趕得上英國大小,使得伊拉克北部和敘利亞南部接壤的國境線幾乎被抹去,同時造成瞭大量伊敘難民。
敘利亞內戰對大多數敘利亞人來說都是一場噩夢,但是對“伊斯蘭國”來說,這卻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機會。2013年,該組織宣佈與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組織“勝利陣線”聯合,迅速擴張。阿佈-巴克爾-巴格達迪從2010年5月起一直擔任該組織的領袖。
疑問二:憑什麼吸引追隨者?
“伊斯蘭國”到底有多少成員?李偉提供瞭一個數字,現在外界普遍認為,其戰鬥人員有3到5萬,平時有陣亡,但也有不斷招募和補充進來的人員,非戰鬥人員則很難統計。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伊斯蘭國”當中有40%都是外來的“聖戰分子”。來源地包括法國、英國、比利時、德國、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美國等。因為這些人員有可能返回各國國內,所以被西方認為是巨大的威脅。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今年7月報道,美國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表示,與“基地”組織發動的襲擊相比,目前“伊斯蘭國”通過社交媒體拉攏陷入困境的美國年輕人的能力對美國構成的恐怖威脅更大。
他說,與“伊斯蘭國”有關的推特賬號在世界各地有超過2.1萬名講英語的追隨者,其中有數千人可能是美國居民。
疑問三:“伊斯蘭國”裡什麼樣?
“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產生這種印象 —— ‘聖戰鬥士’都是現代人,有現代政治觀念,隻不過穿著中世紀宗教的外衣——然後把這種印象套在伊斯蘭國身上。”美國《大西洋月刊》的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除非從7世紀的古舊氛圍和“聖戰”的角度去理解,否則這個組織的大部分行為看起來都是荒謬的。
例如,9月份,伊斯蘭國的首席發言人阿佈﹒穆罕默德﹒阿德納尼酋長號召法國加拿大等西方國傢的穆斯林找到不信道者,並把他們“用石頭砸碎腦袋”、毒死、用車撞死、或者“毀壞他們的莊稼”。
這些古老懲罰方式事實上也在其內部實行。如果被控犯“偷竊罪”,會被剁手示眾;犯“通奸罪”的婦女會被當眾“亂石砸死”。
“伊斯蘭國”宣稱行政機構分為行政和軍事兩部分,疆域也分為不同省份。該組織還控制瞭某些油田,從而增加瞭自己的收入;此外,它還可以從海灣國傢那裡獲得資金援助。
而在福利方面,據其宣傳資料和多方報道,“伊斯蘭國”實行免費的醫療、教育等制度,但這並非“伊斯蘭國”的政策選擇,而是“教義”要求的義務。
疑問四:“伊斯蘭國”想要什麼?
李偉認為,“伊斯蘭國”並沒有一個完整的教義,隻有與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一些相似思想。不過,它的終極的目標是建成哈裡發國傢,一個不承認任何國界的伊斯蘭國傢。因此,“伊斯蘭國”一直有領土訴求,這也被認為是其與“基地”組織不同的突出特點。
這個“國傢”原則上拒絕和平,大肆種族屠殺;同時,它認為自己是即將到來的世界末日的預言者,而且也是首要參與者,在這種末日論調下采取激進的行動。
因此,“伊斯蘭國”所到之處,肆無忌憚地驅逐和屠殺非穆斯林和什葉派教眾,還毀壞非伊斯蘭的文明遺跡。對所謂教義的推崇和聖戰的執著,使得其與現代文明逆向而行、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