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要培養企業傢式的能力嗎?

2016-08-15 23:11:14

來自:商業哲學評論
作者:蔡子方
原文:程序員需培養企業傢式的能力
閱讀註:原文用的是肯定句,我把它改為疑問句,是因為這真不是件每個人都能辦到的事,而且和我們之前的“專業、專註”又有些出路。

古人雲:"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時空流轉,恐怕當代人對這句話的解讀得適時更新瞭。古代勞力者,指的是農夫挑夫等粗重勞 力,勞心大致指善用頭腦的翹腳老板。但到瞭當代,勞心與勞力的邊界看似變得模糊,連街邊擺個地攤什麼的都得動動腦思考哪的人流量大些,而曾經讓人無比崇尚 的IT精英也有淪落成碼字民工的地步,沒錯,他們用腦,但是屬於勞心還是勞力呢?尚且稱為高級勞力者比較貼切。

當資源變得極大豐富時,資源的整合就成為瞭勞心者更高級的工種。這個世界上最具價值的工作無異於能讓"1+1>2"的資源整 合,它不隻是老板或企業傢的專屬,事實上每個人都應具備這樣的眼光與思維,治人者治己為先。來看看一位IT界高級民工的感觸,較有代表性,非技術工種同樣適合閱讀:

在工程師這個圈子呆久瞭,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善表達,或者說懶得表達。在公眾面前 講話會臉紅,不能很好地表現自己,而且“善於表現自己”其實會被認為是一個缺點——因為大傢都覺得有真才實學就好瞭,而且普遍信奉“低調”的做人哲學,那些善於表現的人會被說成“很能忽悠”。

舉個例子來說吧,李開復應該算是一個很成功的人瞭,而且是技術出身,但是你會發現這幾年很多人都 對他有負面評價,說他“不好好管理公司,整天跑去演講”、 “就是一個說書的”、“做秀”雲雲,都是針對他頻繁出現在公眾面前這件事情來說的,而且你會發現大部分的負面評價都是出自技術圈的。但是這種在公眾面前演 講、推銷自己其實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它是一種“企業傢式的能力”。

昨天去參加瞭RIAMeeting組織的一次小 型聚會,見瞭不少技術牛人,他們都有豐富的開發經驗和技術體會,並且對於技術有精益求精的態度,讓我這個去蹭吃蹭喝的人覺得比較慚愧,也學習到瞭不少東 西。在聚會結束的時候大傢開始自我介紹,可以料想到:一個比一個謙虛、靦腆、不善表達——和我在其它場合接觸到的大部分技術人員一樣。這給瞭我一些觸動, 加上最近我也看瞭一些東西,就決定寫這麼一篇日志。由於它也是和技術有很大關系的,所以決定放在這個 Blog 上。

上大學的時候我瞭 解到有“程序員”這個職業,就是寫代碼的,不過在我畢業進入中國雅虎之後,我更喜歡“工程師”這個稱謂web developer 也可以叫做前端工程師或者UI工程師,因為這個名字總是能讓我想起遊戲《紅色警戒》裡面那個帶著黃帽子拿著工具箱到處跑的角色,如果半路上不被敵軍的狗咬 死就可以修好斷橋和建築,或者把敵軍的建築占領。我對工程師這個群體一直都抱有普遍的好感,他們低調、技術高超、真誠、單純、有責任感,值得信任。和他們 在一起工作你會感覺特別舒服。記得剛入職的時候,我對Linux一點也不瞭解,有次碰到一個問題,正好旁邊幾個工程師在那裡聊天,於是我就像他們求助,他 們過來之後一個人負責操作,其他幾個在旁邊七嘴八舌建議,不一會就把問題解決瞭,我當時就覺得特別有安全感,所以在以後的工作中遇到問題也沒有特別著急 過,因為我知道我身邊有很多牛逼的工程師,有他們在就沒有什麼問題是解決不瞭的。

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哪個圈子和團體,都會經常發現這 樣的例子:有一些很有才華的人在社會上始終不成功,相反,有一些資質平平的人卻為自己掙得瞭不錯的地位和財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一個重要原因是 前者不善於經營自我, 而後者善於。善於經營自我經常會被廣大有真才實學的人鄙視,覺得那是“鉆營”和不務正業。事實上,正如《自由秩序原理》一書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種“企業 傢式的能力”,而且 “一個人的成功不是取決於自己既有的才能、知識、技術等等,而是取決於能否成功地將它們轉換成‘對其他有能力做出回報的人有用的具體的服務’,這正是自由 社會的本質之所在。”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由於每個人的“企業傢式的能力”的不同,勢必會出現能力相同的人獲得的報酬卻相差很大, 引起很大的不滿,而且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才能去尋找市場,這就必然面臨壓力和風險。但是這種代價是必須的,為什麼呢? 因為如果不是根據使用才能的有用結果而是根據才能來決定報酬的話,那麼就必須有一個權威來判定每個人的才能大小和級別,這就必然導致專制。“如果想替代那 種對自己的命運負責而導致的壓力,那麼可供選擇的就隻有那種人們必須服從的個人命令所產生的令人更為厭惡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