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3:13:41
我高中畢業的時候,我父親給我瞭2000塊錢,供我暑假用。因為暑期陽光很強烈,我就想買一幅太陽鏡,我記得很清楚,我當時是這麼想的“太眼鏡這種 東西又用不壞,一次就買副好的,以後都不用換瞭”,所以就花瞭200多塊,買瞭一副自認為很高檔的;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有一次在商場裡逛,看到瞭一款 “oh yeah”(歐也)的眼鏡,很時尚,也很貴,有600多塊。那時候我又在想“上副眼鏡已經用瞭4年瞭,這次一步到位,以後再也不買太陽鏡瞭”。狠瞭狠心, 在我月薪隻有1800塊的時候,買瞭一副600塊的眼鏡;工作三年以後,我的收入上瞭一個臺階,有一天在海岸城(深圳的一個購物廣場)逛的時候,看中瞭一 款眼鏡,雷朋的,一問價格,2600塊,我懷著和上兩次同樣的想法刷瞭信用卡。
從這兩件事,至少可以看到,我們經常會陷入一個誤區,這個誤區就是“我目前的經濟狀況不好,那麼我隻要努力工作賺更多的錢就可以解決問題瞭”。實際 上,從買車的例子已經可以看出,即使收入已經很高瞭,你一樣會負債,而且賺的越多,債務也背得越大!所以僅僅是努力工作、加薪、跳槽並不能解決實質問題, 因為你貪婪的本性會促使你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再來看一個恐懼的例子,這個例子是我的父親。我的父親已經52歲瞭,現在還在工作,經營著一傢個體商戶。為什麼到瞭退休的年齡,而我也已經長大成人 並且有瞭自己的工作,他還要繼續去工作?因為恐懼,他恐懼什麼?他恐懼我某一天和同事或者老總出現矛盾而丟瞭工作,恐懼我身體不是很好的媽媽什麼時候又需 要住院治療,恐懼我還在讀書的妹妹新學期又要交多少的學費,所以他要去工作,因為一旦停止瞭工作,他的收入就隻有可憐的一點退休金。不光他有恐懼,我們也 有,有沒有想過我們為什麼要去上班,如果不上班會怎麼樣?就拿我來說,我很恐懼失掉現在的工作,因為我月底要交房租、要還信用卡、要還車貸,所以我努力工 作,拼命賺錢,並且堅信自己一旦收入達到某某程度,這些問題統統都會解決掉。實際上這都是我的幻覺,我收入即便再高一些,我的負債也會同比增長,就好像片 段一中所描述的那樣。我們看到很多光鮮靚麗的都市白領,他們擁有很高的收入,但是很可能也背負著沉重的負債,他們所取得的成就,很多時候是恐懼和貪婪相互 作用的結果。因為恐懼,所以拼命努力,因為貪婪,又再度陷入恐懼,周而復始。
片段四
片段四是一則新聞,看著我都發笑,因為這則新聞驗證瞭上面那些話的正確性:“時下,在人民大學周邊、五道口、通州等地區,活躍著一群開車練攤族。他 們中有外語流利的海歸、出入大廈的職員、培訓學校的教師,下班後打開車後備廂,就成瞭地攤老板。 一位城管支隊的隊長告訴記者,“這些小白領擺攤尤其難對付”,稱他們的出現給城市管理出瞭個難題。(《北京日報》6月15日)”
片段四沒有什麼好說的,隻是印證瞭前面片段中描述的情況。白領為什麼要去擺地攤?因為他們深陷債務泥潭無法自拔。
片段五
我記得有次在圖書館看報紙還是看書,看到瞭這樣一句話“很多人搞不清楚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實際上很好區分,你隻要以這樣一個尺度去衡量就行瞭:資產是為你創造收入的事物,負債是讓你產生支出的事物”。
這個定義可以簡化片段一中描述的事情,房東的錢,實際上是購買瞭資產,也就是那個店面,因為店面是可以為他創造收入的事物。而信用卡貸款、車貸、房 貸則是你的負債,以汽車為例,你雖然擁有瞭一輛汽車,但它不是你的資產,因為它無法為你創造收入,反而你要為它每月支出,所以它是你的負債。那房子是不是 資產呢?我們可以這樣衡量一下,當房子的租金大於你支付的月供,或者房子有強烈的升值預期,並且你打算一旦升值就賣掉時,它就是你的資產,反之,就是你的 負債。現在很多年輕人跟風買房,不作為投資,而作為自住,是很蠢笨的一種做法,你以為房子是你的資產,實際上房子是你的負債,因為你既然不出租,所以它無 法為你創造收入,而你卻要在未來20年背負沉重的債務。(這裡會和很多人產生分歧,因為中國的傳統觀念是結婚要有房子,所以很多年輕人逼不得已硬著頭皮買 瞭房子,我隻是發表我的個人看法。)
寫到這裡我覺得基本上可以把一個人的錢劃分為五部分:1、正常收入,也即你每月工作的工資;2、正常支出,即吃穿住行;3、負債支出,即信用卡還款、車貸、房貸;4、資產支出,比如你一次性付清房款,然後拿去出租;5、資產收入,你每月獲得的房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