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38:18
隻要做好充分準備,用正確方法,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演講傢。反過來講,無論你有多麼老到的經驗或是智者一樣的年紀,要是缺乏適當準備,仍會在大庭廣眾下十分尷尬。
好的談話,是不是寫下一些優美詞句,之後把優美詞句拼湊起來呢?是不是聚合一些偶然出現的,但對你自己無真正意義的思想呢?顯然不是。所謂的“準 備”, 就是集合你的“想法”,你的“念頭”,你的“思維”,你的“原動力”,並且是你真正擁有瞭這個思想與原動力。你在白天不會缺乏它們;夜裡,它們甚至成群結 隊湧入你的夢裡。你的生命無時無刻不在感受新東西,收集經驗。這些東西就像海灘上的圓石子般深深留在你腦海深處。演講準備就是回憶、思考然後選擇最讓你註 意的事物,加以修飾後把它們合為一個整體,形成你思想的精細加工品。這聽上去不是十分困難的過程吧?真的不難。盯著目標,投入你的專註、精力與思考就行。
這裡有幾個教你如何準備演講材料的方法,照這樣去做肯定可以吸引聽眾。要是你按照這些步驟準備演講,你就學會瞭正確方法,就能引起聽眾註意瞭。
1.讓內容更具體
多年前,有兩人一起參加瞭一個我在紐約的訓練班。其中一個是在大學當教授的哲學博士,溫文爾雅;一個是年輕時曾在英國海軍待過的街邊的流動小販,豪 爽粗 魯。但奇怪的是,在演講訓練班的這個學習過程中,這個流動攤販的演講,卻比那位大學教授吸引人的多。為什麼呢?大學教授以優美的言辭講話,臺風非常儒雅, 發言條理清晰,然而他唯一缺少的是演講的一個重要元素:具體化。他的講話太不明確,過於空泛瞭。而那個流動攤販呢,正好與其相反。他開口後,就可以馬上抓 住問題核心,內容明確、具體、實在。加上他充滿男子漢氣概的充沛活力和新奇詞句,使他的演講很能吸引人。
舉這個例子,不是因為它可以作為大學教授或是流動攤販的典型代表,而是因為它能具體說明,不管正式教育程度怎樣,隻有說話具體明確的人,才有讓別人感興趣的能力。
這個原則非常重要,所以我要再舉幾個例子,深深地把它刻在你腦海裡,希望你絕不會忘記,永遠記著它。
比如說,我們可以說小的時候馬丁·路德”既倔強又頑皮”。可是倘若我們說馬丁·路德承認,他常常被老師打手心,有時”一個上午要被打十五次之多”,這麼說是不是更有意思,更好一些呢?
2.把題材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
選好演講題目後,下一步就是要把題目所包含的范圍確定下來,並做到不越雷池一步。千萬別妄想講一個什麼都包容的話題,那真正是徒勞無益的。
有個年輕人想作兩分鐘演講,卻定瞭個《公元前500年的雅典至朝鮮戰爭》的題目,簡直就是癡人說夢。講完雅典城的建造,他就該坐下瞭。他想在一次談 話中 把很多東西都包含進去,最終卻不明不白地失敗瞭。當然,這個例子是很極端的。我聽過很多演講,都是因為不確定范圍,結果因為同樣原因–涵蓋瞭過多論點與 內容,無法吸引聽眾的註意力。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的註意力不可能總是跟隨一系列單調的事實。假如你的演講聽上去就像世界年鑒,你根本無法長時間抓住聽眾的註意力。
3.預先做好準備
諾曼·陶瑪斯是一個世界頂尖的演講傢,他能很好地駕馭聽眾的註意力,獲得他們的欽佩,即便面對強烈反對他政治觀點的聽眾。他說:”倘若一篇演講真的很重 要,演講者就應與其主題或是內涵共同進退。在頭腦中反復思考,他驚奇地發現,無論是在街上走,閱讀報紙,還是在要睡覺或早上醒來時,很多觀點的例證與好的 演講方式如同潮水般湧來。平庸的思維隻能產生平庸的演講;這種無法避免的反射現象,原因就是對題目認識不清。”
置身於此過程,你 就會感受一種十分強烈的誘惑,總想寫下自己的演講內容。但你千萬不可這麼做,因為你一旦寫下來,就成瞭個固定形式,你就會感到非常滿意瞭。這樣,就會停下 思考更有價值的東西。並且,你也很可能掉進想要背誦它的陷阱中。馬克·吐溫在談論背誦講稿時說道:”用筆寫出的東西非為演講而作,那是文學形式,生硬而缺 少靈活性,不能再愉悅、有效地口頭傳達。假如講演目的是使聽眾覺得快樂,而不是說教,你必須讓它溫和簡潔,最大可能地口語化,用像平常不怎麼經過認真思考 而講話的方式;如果你並非這樣,肯定會把一屋子人煩死,而不是讓他們覺得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