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6 23:38:57
今天,Jim Stolze來到瞭TED University,他要給我們做一個關於Virtual Happiness Project(虛擬世界的幸福感受課題)的演講。在6分鐘的時間裡,他會給我們分享自己在沒有互聯網的一個月裡的感受,課題研究的結果,以及互聯網使我 們更幸福的5個要點。
幻燈片:TED University (Jim Stolze)
演講稿如下:
如果沒有互聯網,你還能活嗎?
問問自己這個問題。你能離開互聯網一天,一個星期,一個月或更長嗎?你會去做什麼?
我 問瞭一個也在TED演講的同事-Seth Godin,他回答說:這個問題我考慮過,我會去開一傢餐館。這個答案不錯,難道他識破瞭我的陰謀?呵呵。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我自己在2008年 12月的一整月裡完全離開瞭互聯網。沒有谷歌,沒有電子郵件,沒有瀏覽網頁,什麼都沒有。
這是我做過的最有趣的事兒瞭,...至少在第一個星期裡我這樣覺得。真的很有趣,很滑稽,大傢開始給我寫信(手寫在紙上的),玩兒各種惡作劇(比如把我的鍵盤和鼠標藏起來)。
剛到第二個星期,就沒幾個人再來關心我瞭,隻剩下我自己,面臨一堆問題。最容易的事情也變得很難做,現在,我很後悔做這樣的實驗。
但是,到瞭第三個星期,我感受到瞭身心的平和自然。我精力充沛,過去從來沒有一個星期像現在一樣高效,我新書的一半內容都是在這周完成的。
終於,第四個星期到瞭...我有些無所適從。因為,相信我,我思念最愛的互聯網,可我真的很喜歡這樣的安寧,能把所有精力都集中於一件事的平和心境。最後,我還是回到瞭“數字世界”。你也許想知道我為什麼要做這個實驗。
其實,這是我主導的一個研究項目的一部分。我們試圖探討“互聯網的使用和幸福感受”之間的關系。由於已有研究數據顯示,實際上互聯網用戶比非互聯網用戶更快樂。這是在對25個歐洲國傢的18,000人調查之後得出的研究結果。(不知在中國,互聯網使用者是不是也感到更快樂?)
這告訴我們使用互聯網對我們的幸福感受是利大於弊的。就是這樣,你也註意到那些的TED演講人會經常檢查自己的黑莓或筆記本電腦瞭吧?不光是會議間歇的時候,即使在會談也是...似乎他們與工作人員之間有一道神秘的分割線,是吧?
現在,我們所做的就是提出瞭一個模型,形象化地說明“使用互聯網驅使我們更幸福還是更憂愁”這個問題。
因此,根據我的親身體驗以及這個項目得出的結果。我將與觀眾分享互聯網可以使我們更幸福的5個要點。拿起筆來,跟我一起看:
1.不要把你的Blackberry或iPhone帶進臥室。
但是說真的,如果你堅持非要帶點兒什麼的話,可以考慮帶上一條性感的拳擊短褲或一瓶不錯的按摩液。
2.接受這個觀點,網絡上有你永遠也看不完的信息,這是至關重要的。
例如:您在Google上搜索“information”這個詞,能得到30多億條成果。如果你老覺得有看不完的信息,心裡就會要壓力,嚴重的最終會導致抑鬱癥呢。
記住,最多隻看前三個結果頁!如果沒有答案,那你顯然不知道你要找的什麼,換個關鍵詞吧。
3.人比機器好用
所以,如果你認識到你的1個問題與1百萬個答案的之間的鴻溝。你應該依靠更多的社會過濾器(協作過濾器)。一定要知道,在你之前已經有許多人面臨過同樣的問題
如果使用類似del.icio.us、Twitter、豆瓣之類的網站或者找你的網友推薦,你很有可能得到更有價值的結果。
4. 知道何時上網,何時下線
你什麼時候給朋友傢人打電話?什麼時候發短信?什麼時候在校內、facebook上給朋友留言?以及什麼時候該去徒步旅行?什麼時候該給女朋友買一束鮮花?
自己靜下來想想吧。但請記住,數字通信也是真正的溝通交際,但不是現實的替代
始終是一個真正的溝通創造條件,而不是替代。我收到最好的郵件是這樣的:“喲Jim,星期五一起吃午飯吧,老地方見?”
5. 最後一條,我建議每發送一封電子郵件要收費1美分
-這樣不僅會迫使我們思考之後再點擊"send"或"reply to all"按鈕
-我們也將每天節省下一個半小時,提高工作效率
-這將有助於ISP的最終找到一個盈利模式
-另一方面,平均每天20封電子郵件支付20美分,也不會成為一筆經濟負擔
當然,最好的理由是...我們可以告別垃圾郵件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