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的超級鏈接者

2016-08-16 23:43:00

道理相同,但企業與個體的運作方式是全然不同的。那麼,擺在面前的首要問題是:成為超級鏈接者,對企業意味著什麼?

“超鏈”的價值

事實上,已經有許多人敏銳地察覺到瞭互聯網對企業帶來的變化。搜索引擎谷歌有一句名言:“照顧好你的用戶,其他的一切都會隨之而來。”將這句話更加 具象化的是,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他認為,不管B2B或是B2C的公司,所有企業未來的模式隻有一種,那就是C2B——從用戶到企業,一 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

讓“用戶為中心”成為可能的,是互聯網帶來的豐富溝通方式與極低的溝通成本。企業通過對用戶行為的分析和自身數據的積累,可以更明確和便捷地發現這種需求。

被譽為“商業先知”的普拉哈拉德有一個著名的公式:“N=G;R=1”,意思是說,互聯網賦予瞭任何一傢企業能從全球調配資源的能力,並以此解決每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當企業提供個性化產品與挖掘用戶需求都不再是問題之後,剩下的問題是在互聯網時代,企業應該如何與用戶進行溝通,即信息的交互?

從個體的超級鏈接者案例可以看到,似乎在這個去中心化的扁平媒體時代,大到一個企業,小到一項具體的業務、一個微型的品牌,甚至企業中的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超級鏈接者。隻不過,不同的業務和不同的專長,相對適合的是不同的平臺與溝通方式。

成為超級鏈接者,首先意味著企業擁有瞭一個直接通往用戶的信息發佈平臺。考慮到描述的形象性,依然以Twitter平臺上的企業為例。谷歌在 Twitter上擁有162萬名追隨者,Twitter公司本身的這一數字是235萬,加上追隨者們對信息再次引用的乘法效應,毫不誇張地說,它們每更新 一條信息,在1個小時以內就會被數千萬人所看到;如果發佈的是“大新聞”,導致各種媒體平臺的聯動效應,說有近億人能看到或許也並不為過。

成為超級鏈接者,在“碾平”多種平臺、直接鏈接到用戶之後,能挖掘到更加全面的用戶需求數據,並優化企業服務的質量。從起點白金作傢格子的案例可以看到,與傳統方式相比,這能讓“貼著用戶飛行”成為可能,更加符合“C2B”的企業運作方式。

更為關鍵的是,成為超級鏈接者,企業與用戶的每一條鏈接都是非強制式的。用戶是因為對價值信息的需求和對企業的興趣,自發地鏈接到企業周圍。企業不僅能由此找到更具忠誠度的用戶,並且擁有瞭更容易培養出“粉絲”級用戶的沃土。

不是一個ID那麼簡單

專註核心業務、提供價值信息、重視持續積累、積極信息互動,這是3個案例的共同點,大概也是企業要想成為超級鏈接者,所應該遵循的最基本法則。

在采訪中,白鴉說過這樣一句話:“你寫什麼樣的東西,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在他的博客中,很明顯可以發現,寫產品體驗具體問題的博文瀏覽量、評論數較多,而有感而發的泛互聯網內容的博文沒有多少人關註。

隻有關註核心業務,才能吸引對這些業務感興趣的用戶,久而久之,用戶對想要獲得的信息有瞭一定的心理預期,就使得信息源必須更有質量、更專註。曾經 有位電子商務的創業者這樣感嘆:“走錯一步,萬劫不復!”因為互聯網所造成的用戶遷移門檻極度降低,對想要成為超級鏈接者的企業或品牌來說,轉型往往意味 著前功盡棄、甚至一敗塗地。

強調價值信息和持續積累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格子說:“在網上確實有忽然很莫名其妙紅起來的小說,有些因為炒作,有些因為踩對瞭點。但這種運氣不可能 發生兩次,你可能一下子紅瞭一段時間,但你不能保證自己的下一部小說還能莫名其妙紅起來。”所以,即便某傢企業因為某件事,獲得瞭瞬間的廣泛關註,但當用 戶發現新的興奮點,就會離它而去。

互動,是維持已有用戶的基礎,相當於企業中的客戶關系維護和客服功能。互聯網所賦予的快速溝通能力,不僅使得互動成為獲得反饋的最佳方式,而且企業 也能在信息的再回饋中給予用戶新的價值信息。同時,互動也是與其他信息節點發生相互關系進而拓展影響力的重要渠道。如果換個視角來看待“超鏈咖啡館”,將 它也視為一個信息節點,那它成為超級鏈接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與已有的白鴉等鏈接者互動而產生的。

除此之外,因為擅長、業務、目的和目標人群的不同,不同的品牌或產品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平臺。“打個比方,你拿著大喇叭喊話,在天安門、王府井、上 海外灘,吸引的人是不一樣的,你要說的話也是不一樣的。”keso說。keso影響力的“第一桶金”,源自Donews平臺的崛起;而格子之所以能通過寫 網絡小說來建立個人品牌,是因為他選擇瞭起點,並依照其規則鍛煉瞭自己的寫作方式。平臺為他們導入瞭流量,他們則必須依照平臺和平臺上用戶的規則來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