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智慧

2016-08-17 23:30:05

理想與價值觀一樣地重要。我在大學時立定瞭我的人生目標——讓我的影響力最大化。這個理想幫助瞭我做出許多重要的決定,例如1998年回到中國 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2005年又毅然決定加入Google公司並再次回到中國創業,這些重大的選擇其實都是我追隨內心的表現:我認為我的理想可以在中國 實現得更好。

大學生們在25歲以前,通常都會面臨兩個重要的選擇。一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專業,二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工作。選擇專業時,不應當隻聽從父母的意 見,也不應當隻看學校的名氣大小或報考該專業學生的分數高低。相應的,選擇工作時也不能單純地考慮名、利、時尚等外在因素。我想,最重要的還是要聽從你內 心的聲音,在綜合權衡自己的理想、學習積累、天賦以及工作條件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抉擇。

我建議大傢應該通過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和理想來尋找最為完整、最為均衡的人生狀態。任何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有遠大理想的人都必然會在積極追尋成功 的道路上運用自己最高的智慧:因為擁有瞭正確的價值觀和遠大的理想,他在面臨困難和挑戰時就必然會聽從自己的真心、用冷靜的心態權衡各種利弊,他也必然會 在一次又一次或是成功、或是失敗的抉擇中不斷積累經驗完善自我……這樣的人最能理解完整與均衡的真諦,這樣的人最懂得使用自己的“選擇”的權利來贏得真正 的成功。

每個人的“真心”、“理想”、“興趣”不同,每個人的機遇不同,參加的團隊不同,學習的機會不同,擅長的“態度”或“行為”也不同。所以,你有選擇的權利,隻要用智慧做出正確的選擇,你就能成為“最好的你自己”。

融會中西,均衡發展

在今天這個信息化、全球化的時代裡,隻有融會中西才能成為真正有價值的國際化人才。

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每一個希望獲得成功的年輕人都應當在中西方各不相同的思想和文化范疇中尋找最適合自己,最能體現完整與均衡的文化 精髓,並將中西方文化各自的優勢結合起來。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同時發揮中國人講求紀律與服從、重視謙虛和毅力以及西方人強調創意與個性,鼓勵積極與勇氣的 特長,才能在成功的道路上更容易地把握各種要素之間的完整與均衡關系。

中國和西方的年輕人在各自的文化傳統和教育環境的影響下,形成瞭各自不同的風格或優勢。根據我的經驗,大部分中國青年和美國青年的優勢可以用下表來概括。

很多人認為,在IT和其他高科技領域內,西方人表現得更為出色,因此中國人隻有吸取西方的企業文化才能獲得一席之地。的確,IT產業內的一些新 觀點、新理念和創新的思維確實與西方的科技發達有直接的關系。西方文化直截瞭當的溝通和主動參與的意識,以及強調團結合作的觀念和方法都值得我們認真學 習。

但在另一方面,當東方國傢努力追求現代化和工業化的時候,西方人卻在試圖回歸到東方傳統的價值理念中,許多優秀的企業管理者、科學傢、藝術傢都開始認真研習儒學、佛教等東方文化,試圖從古老的東方尋找到最為恒久、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

其實,對一個真正的成功者來說,他既需要西方的科技和理性,也需要東方的心胸與美德。相比之下,後者可能還更重要一些,因為東方文化影響的是每 個人內心深處的東西。許多中華的傳統美德。例如“中庸之道”、“正大光明”、“學無止境”、“人貴有自知之明”、“將心比心”、“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等 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在追尋成功時的最好指南。

所以,我要求大傢兼顧中西的目的不在於渲染中國或西方的文化,而是要讓大傢用不同風格、不同背景的思想充實自身,以達到均衡發展的最佳狀態。我最想強調的其實是中西文化相輔相成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我認為:

一個人甚至要同時具備多種看似相互矛盾的品質,才能在復雜的境遇中因具體情景不同而運用正確的一種。

用智慧在各種看似矛盾的因素之間主動選擇“完整”和“均衡”,這是“選擇成功”的最大秘訣。

梁啟超曾說:“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青年朋友們,中國是瞭不起的國傢,她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和最大的人才中心。這裡有無數的機遇在等著你們,隻要你們用智慧主動選擇,成功隨時都有可能降臨到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