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07:16
今天,潘瑩20歲瞭。
平生第一次,潘瑩穿著禮服,站在國際頒獎臺上。
她不知道自己如何走上臺,一切恍然如夢。
歡呼聲響起,一滴眼淚悄然落下。
5月15日,美國內華達州雷諾市展覽中心,被譽為世界青少年“科學世界杯”大賽的Intel Isef(英特爾世界科學與工程大獎賽)舉行盛大的頒獎典禮。
本屆比賽的口號是“gathering genius”,意味“天才的聚會”。此言不虛,在這裡5天,我看到來自世界5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1500多名學生,帶來瞭18個學科1000多個創新項 目。從蚊子表面的仿生學研究,到能在水上開的汽車……,很多項目讓人大開眼界,很難相信這是出自中學生之手。
要從各國選拔的1500多名天才少年中選出最終獲獎者,無疑是高難度的活。幸好有1500多名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傢,包括多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是比賽的評委,數量和選手一樣多,這樣就最大限度的保證公平。如此多的專傢們忙活瞭4天,終於到瞭揭曉答案的時刻。
並不出人所料,絕大多數獎項被來自美國各州的選手獲得,來自中國的17名選手最終獲得瞭13個獎項。
其中,並不被看好的潘瑩成為最大黑馬,獲得瞭份量很重的工程學—材料科學二等獎和美國知識產權法律協會專項一等獎。這也是今年中國代表團在學科單項獎中唯一的二等獎。
根據比賽規則,不久之後,太空中將有一顆小行星以潘瑩名字命名。
而今年8月,潘瑩也將踏進一所美國著名的女子大學的校園,開始留學生涯,這所大學給她提供全額獎學金,並且為她夠繼續從事殘疾人假肢方面的研究提供支持。
潘瑩走上盤頒獎臺
頒獎臺上的潘瑩
潘瑩又一次站上頒獎臺,領取美國知識產權法律協會專項一等獎
這幾天在比賽現場,接觸到很多天才青少年。但是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潘瑩,她的天賦不是最好的,她的成功是一個“科學灰姑娘”的故事。
她的項目不是最前沿的,也不是最高深的科學,但是項目充滿瞭人文主義情懷,並且能夠巧妙地解決截肢患者長期面臨的重要困境。
故事中有很多元素,有現實,有苦難,有艱辛,有挫折……,其實,她有99%以上的機會失敗,或者放棄。
換句話說,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但是最終,奇跡發生瞭。成功,成為無數偶然疊加形成的必然。
人的生命中,其實很多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往往是最可能發生的真實。
而這種真實真正發生的前提,其實極其簡單:夢想和堅持。
在全校600多學生中,潘瑩的數學成績總是排在400多名,“我沒有自信,我不夠聰明,也不漂亮”,但是“我有夢想”。
潘瑩開始讀高中的時候,一度很不自信。
初中的時候,她的成績很優秀,但是進入華南師范大學附中之後,“面對全省各地來的尖子學生,考試中的落差很大”。特別是數學,對於潘瑩來說似乎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全校600多學生中,她的數學成績總是排在400多名,嚴重影響瞭她的總成績。“而且不論我怎麼努力,花再多的時間,用再多的功,好像都沒什麼起色。” 潘瑩對我說,“從初中開始,我就知道自己不是一個很聰明的學生,所以我隻有比別人更加努力。”這也是潘瑩能夠以優異成績考入重點中學的原因。
但是對於數學,潘瑩遇到瞭最大的挫折,一度心灰意冷。“那時我很敏感,很沒有自信,我不聰明,也不漂亮,成績也不是最好,好像也不是理工科的料。”
那一段時間,潘瑩很不開朗。幸運的是,她遇到瞭一個很好的老師。生物學科的夏老師負責學校的科技興趣小組,他經常鼓勵潘瑩,“雖然你數學不算好,但並意味做不好科學研究”。夏老師教她觀察生活,增加自信心,去做科技方面的嘗試,並在實踐改進自己,和別人交流。
在生活當中,潘瑩悉心觀察,她的靈感被激發瞭,她決定開始做一個研究項目。
潘瑩傢有一個鄰居,是一個截肢者,每天要帶假肢。她常聽鄰居說起,用假肢遇到的種種問題,也親眼見到過很多次。假肢是木制的,接受腔和腿連接固定起來才可 以使用,采用真空吸著式,假肢接受腔堅硬不可調,沒有專用內襯,使用者感覺非常悶熱,非常不舒服,皮膚接觸部分經常會出現過敏癥狀,長期使用還會滋生細 菌,出現肌肉萎縮的癥狀。而且假肢穿戴十分不便,每穿一次,脫一次都要費很大的功夫。此外,假肢使用一段時間很難保持真空狀態,還要重新更換,更換假肢的 費用比較昂貴,最便宜的也在1000元左右。雖然這些問題長期困擾截肢者,但是對於截肢者來說,不用假肢又不行。